黄埔区教育局隆重举行“市、区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大会”

 黄埔区教育局隆重举行“市、区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大会”

  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梁肇栋撰稿12月13日上午,黄埔区“市、区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大会”在市八十六中分校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与专家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原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林少杰,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月丽,区教育局调研员、区教育学会会长、正高级教师李赤,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周国强。区教育局中教科、小幼科、教研室、进修学校、局属中小学、民办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区教研室周国强主任(图片)主持。首先进行的是黄埔区“课型与教学模式第二次开发”颁奖仪式。李赤会长代表区教育学会宣读了“关于表彰黄埔区中小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第二次开发成果的决定”,与会领导与专家为18项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区教育学会自2011年4月启动“课型与教学模式第二次开发”活动以来,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优化这一工作中心,大胆改革和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成绩显著。

  接下来,本次大会重点推介的教学模式代表教师(图片)以及部分优秀教学成果应用实验学校代表教师(图片)依次上台发言,分别介绍了“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新快速作文教学模式”、“高中化学讲评课‘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模式”、“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等教学模式在我区的应用情况及推广计划。这些教学模式中,“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是市教育局重点推介项目,“新快速作文教学模式”和“高中化学讲评课‘一题两讲’学生讲评模式”是市教育局推荐交流的项目,“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模式”和“中学数学变式创新模式”是在区内实践证明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这些优秀的教学成果在黄埔区实施多年,都有一定基础和成效,也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必要。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创建者、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林少杰(图片)为与会的领导与教师进行题为“教学模式的建构与选择”的讲座,给大家谈了关于教学模式的认识、课改顶层设计的薄弱领域、“草根阶层”对课程实施的探索、课程实施中的怪象及其深层原因的分析以及选择和推广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林书记认为,课程实施改革的基本抓手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本质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执业水平高位稳定而使教学产生高效益的基本条件。一个小时的讲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大家在阵阵笑声中加深了对教学模式建构与选择的认识。

  李月丽副局长在讲话中认为,林书记的讲座对大家很有启发,并代表教育局从个人、学校和区域三个层面对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提出了要求:以课型研究为主线,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以课型研究为核心,整体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把课型研究作为突破口,提高区域教育的竞争力。对于后续的工作,李局认为要保持“饥渴”,懂得“拿来”;要去虚求实,轻负高质;要淡化阶段,追求常态。围绕教学工作,激发学科建设的动力。李局还代表张局表态:对于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教育局凡能支持的,必全力支持。

  最后,主持人周国强主任对本次大会交流、推广的各个教学模式作了简要而精炼的点评,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还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任务,建议大家好好学习林书记的讲座和李局的讲话,还有之前各位代表教师的发言,做好本市、本区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为黄埔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周主任还代表局教研室表态:愿意为各个学校课改研究提供一切支持。

  本次大会,既是一次总结表彰会,也是一次推广动员会。借助市、区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和“课型与教学模式第二次开发”总结交流的契机,在区内大力、深入开展本市、本区优秀教学成果的学习、应用与推广活动,做到推得开、铺得广、有成效。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骨干力量,建立我区教育教学成果的孵化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