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就是将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学习型共同体。应该致力于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能力习得为追求目标,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为最终归宿。我认为应当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这节课上、在这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些什么呢?他们对于学习有什么需求呢?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一篇童话。课文讲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全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还寄托着作者的道德期盼: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与真情,以“爱”为主线铺陈开来,让学生感受爱、回报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让孩子们感知童话那丰富的想象力,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在重感悟的同时,还要重质疑。质疑正是孩子们倾诉他们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两次质疑:读完课目之后,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想知道的,让学生清楚自己初步阅读的需求;在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再次让学生讲讲,还有什么问题,是值得继续探究下去的,唤醒学生对文本进一步阅读的需求。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他已经掌握了什么?在他已有的基础上,他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是什么?
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字词教学可以交给孩子们自主进行。我平时的识字写字教学是交给学生的,让他们做小老师。如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会请3——4位小老师,请他们来提醒同学们需注意的生字词。他们就会先指引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到这个字,如:“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第二自然段的最后。”然后讲出这个字需要注意之处,如:“惩字要注意它是第二声,布要读成了第三声。”(这里可以是字音,也可以是字形,还可以是字义的提醒,只要是他们觉得有必要的,就让他们自己来说)接着就是带领同学们读这个词语,还可以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由小老师决定。在本课的字词教学环节,我也是这样操作的,感觉效果还是明显的。
在写词语的时候,学生除了写我所规定的“水罐”之外,再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遍,这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进一步得到发展的体现。以孩子的眼光来了解孩子,让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我认为这样是有效地把教什么,学什么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是教他们所需要的。
在词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调动生活积累来进行词语的理解,比如在“干枯”和“干涸”这一组近义词的理解中,学生就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进行理解判断。但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还应该借助词典,根据词典中的注释来准确理解运用词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干枯”和“干涸”这组词语的教学中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就是期望能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获得
在这节课上,学生将会有什么收获?在知识能力方面学会什么?新掌握什么学习的方法?获得哪些情感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老师所需要关注的。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时,我们希望能让童话的神奇感染学生,让童话的真谛感动学生,希望这节课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体会、去想象、去感受。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抓关键词品读、看现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真切体会到水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我期望使学生身临其境,能诱发学生的情感。
童话故事是充满了想象力的,读童话的人,也应该满怀想象。在教学时,我就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归纳水罐的变化时,我让学生想象升上了天空的星星是什么星座;在水罐里神奇地出现了水时,我让学生猜这水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神仙给的,有的学生说是上帝给的,还有的学生说是水罐自己变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尽显天真;我还让学生想象,在小姑娘看到水的瞬间,她会有什么表现,从而感受小姑娘的喜出望外。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对母亲那份深深的爱,我抓住了“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以这个词作为切入口展开学习。除了刚才所说的展开想象之余,我还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文字,找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原因,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来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经验、体验、交往是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学习的间接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直接知识的联系,把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未来的生活理想统一起来。这样,学生会收获更多。
语文学习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它不仅仅是传授与接受,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思考过程。学习型的语文课堂,我觉得不仅仅是学生在习得,老师也在从中有所得,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型共同体。
课堂是一个由年龄水平相当、发展水平接近的同龄人组成的以学习活动为主的共同体组织,同时它还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共同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发展自身专业水平的共同体。
在这种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自主的个人世界中,有自己的体会,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交流,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推进个人的活动与合作活动的统一,寻求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享的共同知识的形成。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内趋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同时又是学习者,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同时自身又是这种共同体的一员。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当你上一节课,经历了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你会发现这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的需求,钻研文本,这就是一种学习。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去调整自己的教学,去进行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一种学习。上完课以后,对课堂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促进自己的成长,这同样是学习。
学习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家,老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愿景,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时,大家是愉悦的,是情绪饱满的。学习型的语文课堂,大家是自主的,又是能够彼此信任、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前进的。学习型的语文课堂,有着大家共同所获得的东西,是有效果的,能滋润师生心灵,实现师生的自我超越的。我想,这就是学习型的语文课堂。
|
(作者单位:荔湾区华侨小学 本文学编辑:王亚芸)
选自《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8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