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局属各有关单位、各区教科研机构: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推动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教育政策实证研究,解决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组织2020年度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注重研究和解决广州教育的实际问题,探索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广州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课题申报
(一)课题研究领域
1.鼓励和支持市属高校、各区教育局及教科研机构组织力量针对本地区教育综合改革或某专项教育政策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和支持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合作研究,鼓励中小学与高校研究机构或教科研机构开展协作研究。我院和本会将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优化整合作用,为此类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专家指导。
2.课题研究领域侧重于中宏观教育政策研究以及学校发展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教育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质量提升与评价、学校改革与发展(侧重于学校管理体制、学校战略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等)。
3.不接受学科类和德育类微观层面课题的申报。
4.具体研究领域可参考但不限于《广州教育政策研究2020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选题(详见附件1)。
(二)课题类别
课题分为两大类别: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每个区和市属高校申报数目不超过5项,一般课题无限制。
(三)课题申报材料
申报人填写课题申报书和课题论证活页一式两份,于2020年5月10日之前报送至本会秘书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秘书处邮箱。申报人请按照《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申报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论证活页》(详见附件2)的要求填报。
市属各高校、局属各有关单位将纸质申报材料及其电子版直接报送至本会秘书处;各区属学校和有关单位将材料及其电子版报送至各区教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后填写区课题申报汇总表(详见附件3),统一将申报材料和汇总表报送至本会秘书处,并将其电子版发送至本会秘书处邮箱。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选题既可参考《指南》确定研究课题,也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工作和现实条件自主确定选题。
(二)课题立论须依据充分,立足广州教育实际,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三)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第一负责人,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能切实承担从课题设计、实施到成果形成的实质性研究工作。
(四)根据研究需要组成2-8人所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其成员应具有课题研究所需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
(五)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两年,最长不超过三年。
四、评审立项
本会秘书处负责课题申报的受理工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课题评审通过后,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网站公示一周,公示期结束后,正式立项。立项后,发放立项通知书。课题主持人在收到立项通知书一个月内完成开题。
五、其他
(一)建议高校、区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重点课题配套经费3-5万元,一般课题配套经费0.5-2万元,其经费使用办法依照《广州市教育系统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穗教发〔2014〕96号)规定执行。
(二)课题获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须认真组织和实施课题研究,并按时按质完成课题,提交研究成果。课题管理办法参照《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三)我院和本会将会组织专家开展课题开题、过程指导、成果鉴定及评奖等活动,优秀成果将向学术期刊推荐发表,同时根据情况收录进年度学术会议研究报告集。
(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请及时发至本会秘书处邮箱,并电话告知秘书处。优秀的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经过遴选和指导修改后,将收录到《广州教育发展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五)会员或单位会员的教师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将优先获得专家帮助和指导。
附件:1.广州教育政策研究2019年度课题指南
2.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申报书和课题论证活页
3.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广州教育学会教育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
2020年4月9日
(联系人:古挺松、张海水,电话:84354016,84354081,秘书处邮箱:gzjyfzyj@163.com,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72号905室,邮编: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