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分享,齐铸广州好语文;循真致美,共谱写作新篇章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研讨会

16-06-01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1)    16-06-01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2)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余伟撰稿、市教研院陈钦湖摄影  为总结和提炼“广州语文”教学特色,诚邀全国语文界精英一起共商写作教学大计,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语文教育工作室于201652324日在广州大厦召开“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研讨会。来自福建、山东、河南、辽宁、吉林、广西等地约90人,来自广东省内深圳、珠海、汕头、中山、东莞、江门、惠州等地市100多人,广州市内约200人,共计约400名中学语文教师及教研员参加此次盛会。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有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成员王岱特级教师,有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朱华伟教授等。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朱华伟教授(图片)亲自主持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广州好语文”的魅力,“美”教学,“真”研讨,循真实之道,致美善之途。

(一)领导致辞,指明语文大方向

开幕式上,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图片)热情致辞。屈局长在讲话中强调,语文课程非常重要,是民族命脉中绝对不能替代的课程,要重视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语文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俗、正、雅”三者之间的关系,正视“俗”,重视“规范”,追求“雅正”;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普、方、外”三者的关系,注重普通话的规范,并能吸收区域文化、优秀的外来文化。三是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孩子们考好高考,更要让他们离开课堂走向社会后,能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培养“真正的人”,教“雅正”的语文,这就是“循真致美”的“广州好语文”继续前行的方向。

(二)主题报告,介绍广州好语文

会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语文科科长谭健文特级教师(图片)作了题为《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从2008年开始广州市高中语文一直致力于写作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广州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 1.摒弃“堂上作文”陈腐的文风,以“真”行文,提升思想力,提升应试质量。2.纠正和扭转高中写作只重视应试写作和模仿写作的倾向,增加“活动写作”,构建基于实践的高中语文活动写作教育的范式。3.践行新型的读写观,主张“以写促读,读写并重”。同时,展望即将颁发的新课程,更让广州老师坚定了继续研究的信心,对未来的广州语文写作教学充满希望。

(三)课例展示,呈现写作教学新天地

研讨会上,来自广州市第二中学的段雪婷老师和来自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的杨子江老师分别上了两节非常精彩的“活动写作”课,以课堂教学实践展示了广州写作教学的理念、做法、成果。段雪婷老师上的是《过秦论》“文言文以写促读”课,课上,同学们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文言语言分别从军事、政治、文化和法律四个角度刍议“秦之过”,活动写作让学生一展“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才智,令人赞叹不已。杨子江老师上的是《自媒体时代,你的声音很重要》的“活动写作”课,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精心,两个写作任务的设置层层推进,让学生们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在自媒体时代,应具备“负责的态度”,进行“辩证的思考”和“更进一步的探究”。课上,学生“求真”思考,深入“说理”,得体表达,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实现了真实地写作。

王荣生教授在点评环节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从“课的品质”看,感觉“终于像高中了”、“终于看到高中生”。2.从“课的形态”看,终于“像写作课了”,学生在“活动写作”的课堂上,真正得到了“改变”、得到了“推进”。他还高兴地说到,这是他近期听过的最好的课。

(四)学校交流,共谱写作新篇章

研讨会上,还请来了多间参与实践、研究的学校进行了案例交流。这些学校来自于不同的生源层次,都在“求真、说理、审美”的“广州好语文”研究、在“以写促读,读写并重”的广州写作教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市科学城中学的陈克老师的《活动,点亮人生智慧;体验,绘出文章风采》,介绍怎样通过开展“演讲、吟诵、阅读”活动促进师生的成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刘静老师的《聚焦社会,深度思考,负责地表达》,介绍了怎样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广雅中学的刘文岩老师的《博闻天下,雅鉴古今》,介绍了怎样基于“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教学理念构建校本课程;广州市第六中学的郭子健老师的《明确任务,以理服人》,详细分析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梁秋燕老师的《让写作有趣起来》,介绍了“体验感悟、表达交流、名著阅读、教材借鉴迁移”活动写作系列课程;知用中学的廖嘉亮老师的《活动写作课程在一般生源学校开展的探索与反思》,介绍了普通生源学校如何通过开展“校园议事堂”等活动写作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仲元中学的程茂华老师的《相遇》,讲述了多个关键词为“史记话剧节、新书发布会、老茂语文坊”的语文学习故事;执信中学的都昌其老师的《上下求索,同轨同归》,介绍了他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各校的展示,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老师们对“活动写作”的认识,也正是有了学校的参与实践、成果验证,才更好地推进“广州好语文,广州好作文”研究步步向前。这些展示也得到了温儒敏教授、王荣生教授、王岱老师的高度赞扬。

(五)专家报告,展望未来,引领方向

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三位语文界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为“广州好语文”研究建言献策,为语文老师的探索指路。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老师(图片)作了题为《写作任务与过程指导》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当前写作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要实现“真实语境中的任务写作”,要“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写作”。介绍中,王教授援引中外实例,具体阐述分析,强调写作任务要解决“学生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写作的意义,找到写作的兴趣、动力,而这,才是写作的常态。他还强调,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指导”,要作好写作教学单元设计、写作教学过程化设计,写作课程应该是“实用性写作、创意写作、随笔化写作”三线并进。王教授所阐述的写作理念,正与广州的写作教育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为广州市写作改革的后续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王岱特级教师(图片)是教育部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在报告中,她首先高度肯定了学校老师的汇报发言,认为广州活动写作研究具有“鲜活、真实、实在”三个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她所了解的新课标。特别介绍了其中的“任务群”,阐释了各任务群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了举例分析。由王老师的介绍可知,课标里每个“任务群”的设计都注重加强“活动性、情境性”的写作,这对以往教学而言有着颠覆性的改革,广州的写作研究实际上正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方向,广州已作好了准备。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老师(图片),同时也是广州市语文教育工作室的主持人,对广州的语文建设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也一直在推动广州语文研究。这次他作了题为《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报告,指出高考改革有几个方向:1.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题量会增大。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3. 更加注重检索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4.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5.文言文命题应该会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6.题型和各类题搭配有所改革。7.高考作文有所改革。并结合此方向强调了应怎样展开语文教学。这让老师们能结合高考的命题方向,更好地了解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展示出了“广州语文”的魅力,展现出了“广州语文人”的风采。与会老师都纷纷表示,在这次研讨会上收获很大。相信在领导、专家的关怀和引领下,在广州市教研院的指导下,在全市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的语文教学能在“循真致美教(学)语文”的道路上,再上高峰,再创辉煌!

                              

 

审稿: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谭健文、唐吉民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