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邀请台湾新竹教育大学陈惠邦校长进行教育访问

  • 来源:广州教研网
  • 发布者:骆观金
  • 日期:2014-06-24 16:00:00

   为搭建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信息互通,拓展教育的合作市场,扩大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实现互助共赢,推动两岸教育的融合发展,荔湾区教育局、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台湾新竹教育大学陈惠邦校长到我区进行教育访问、交流。

  6月13下午,陈惠邦校长参加了在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两岸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提升校长的卓越领导力”,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何彪主任主持活动,我区局直中学、小学、幼儿园等29位校长代表参与了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陈惠邦校介绍台湾学校特色建设和校长培养的经验。陈校长集“专家型”和“管理型”于一身,当过国小教师、教育部专员、教育局局长,现在是大学的校长,专长于行動研究、比較教育、資訊教育、校长领导力等领域。陈校长敏于观察。一开始就根据现场马蹄形的座位摆放谈起自己讲课的习惯,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巧妙地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众生平等。接下来,陈校长从广度、深度、高度三个角度谈“如何提升校长的卓越领导力”。

  陈校长强调,一个校长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知识的广度,要熟悉近代及现代教育家的理论,并与校长门列举了19世纪以来杰出的教育家。他认为只有广泛地研究教育家的理论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主张校长还要看没有“教育”两个字的书。对于“高度”的概念,陈校长认为:一个卓越校长应该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胸怀,用足够的心胸与理解、接纳不同层次的人,逐渐使文化的多元化。他说,校长与教育家的区别主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每个卓越的校长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都应该具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在“知”与“行”之间搭建一个“思”的桥梁。

  陈校长除了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还穿插大量的台湾教育的经验做法。据他介绍,台湾教育非常重视艺术的教育,透过艺术进行教学,在各学科中渗入艺术。还谈到人的灵性问题,以小学生为例,人的灵魂来自感官,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各种感官,如通过捏泥巴去感受泥巴水分的变化,通过一种平衡游戏与发展平衡感,通过各种感官的发展去培养人的灵性,以此达到教育的目标:培养一个人过好生活。他认为一个有没有教养主要看他有没有受过教育,而这个“教育”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的,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台湾地区就有很多家庭教育个体或团体。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校长从学校特色发展和个人专业发展提出问题。校长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向陈校长提出各自的问题。如谈到“主流教育与非学校形态的教育”,陈校长反问:“国家有义务统一办学标准,但有权力把所有的学校办成一样的吗?”强调实验性学校,特色办学思想,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是差异和多元的。校长们还就两岸办学的优缺点、教育评价、课堂观察、教师培养机制等方面展开对话,将本次交流的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何主任对本次交流活动进行小结:这次交流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以后将会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大家共同借鉴办学的想法,把想法落实到孩子的身上,评价一个老师不是评价他的本身,而是看他对孩子的影响,培养孩子怎样在修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教育是良心工程,一定要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把学校管理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