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开讲 共同寻“心”

 ----羊城教育大讲堂褚宏启主讲“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现代中小学生报钟澄安撰稿、陈钦湖摄影 9月5日上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羊城大讲堂再度迎来了一位名师,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这次,他是来和大家一起寻“心”的——到底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如何培育?围绕这个心,褚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首先理清了何谓学生核心素养。褚教授认为,顾名思义,核心素养应该是关键的少数的素养,因此,它所包含的概念应该越少越好,而当下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素养就应该被定义为核心素养。褚教授随即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所获得的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数据和各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他总结道,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名列世界前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却在国际上明显逊色。这现象充分显示了我国民素质的短板在于缺乏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失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过度追求升学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导致的。

褚教授(图片)随即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核心素养。他提出,核心素养的提出应该要与时俱进,符合21世纪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指出,现在的社会正经历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要适应新社会的复杂变化。褚教授直言,以记忆为主的教育方式是低级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四类素养——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具掌握和生存素养。褚教授解释道,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为我们提供方向,让我们找到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褚教授提出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建议:分别为 “创新能力或创造性”“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六大素养。最后,他又把这六大素养进一步聚焦提炼成“创新+合作”这一个总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被归纳为“反思”素养。针对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褚教授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方式、教研的方式和培训的方式;学校管理和政府管理的方式都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

最后,褚教授把解决问题的路径指向了自由与民主。他坦言,教育中缺乏自由和民主将会使教育活力不足,正如《教育规划纲要》这一文件所写的,我们应该为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和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除了给予学生学习自由权外,褚教授不忘强调,教师也要拥有教学自由权、学校则对应拥有办学自主权。而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褚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利用民主来促进自由,而教育的民主应包括刚性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柔性的民主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他随后又补充道,民主和能力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民主与秩序也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推进民主应该从提高参与度、提高透明度、追求新秩序和追求真效率这四个方面着手。褚教授总结道,民主可以释放每个人的潜力和活动,教育应以民主精神孕育自由精神、用自由精神孕育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