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教授到黄埔区作学术报告

 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教授到黄埔区作学术报告

14-06-25 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教授到黄埔区作学术报告.jpg
 

黄埔区教研室梁肇栋撰稿 继程红兵校长的师德专题报告会后,黄埔区又迎来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教授的写作专场讲座。619日下午,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市“百千万培养工程”部分学员,局教研室、进修学校、青少宫教师,局机关工作人员等近400人在区青少宫影剧院聆听了潘教授这场带有浓厚学术意味的讲座。讲座由局教研室周国强主任主持。

潘教授讲座题目是《语文课程“表现—存在本位”重构》。他从三方面的背景来谈重构语文课程的必要性:首先是白话文运动以来我国百年的语文教育成效不显,饱受诟病;其次是其“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的创构,呼唤语文教育要回归到人本身;还有就是“写作本位”课改的登场意味着在语文教学实践上对“阅读本位”的颠覆,应以“表现—存在本位”重构语文课程。接下来,潘教授又为我们阐述了关于语文课程的三个问题。第一是语文课程教什么,潘教授很明确地强调,语文课程就是教言语表现(说、写),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教写作。语文,指向表现与存在,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性、人生、人文关怀。至于为什么“语文”课程就是教写作,潘教授认为,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最高呈现,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实力的体现。写作,最能彰显人的存在、人生的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无论教什么,终极指向都应是教写作。另外,潘教授还把阅读本位的读写结合与写作本位的指向写作作了比较,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以谁为主导。读写结合阅读居于主导地位,只是的附庸,以解读、理解文本为主要教学目标、内容,以讲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因此通常读、写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结合,而实质上往往是错位的。而写作本位,意味着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写作始终是主旋律。听、读、说等围绕着写,服务于写,一切指向写作,写作素养系统可以涵盖阅读素养系统……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难以尽述潘教授在语文教育上的宏阔视野、精深思考及理论建构。在当下语文教育的困境中,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去寻求突围之策,而潘教授的讲座,正是以其“写作本位”的观念为我们反思当下的母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赢得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

 

 

审稿:广州教研网黄埔特约通讯员郑艳平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