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阳光成长扬帆引航


    我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精神,在广州市阳光评价指标的指引下,立足增城实际,重点选择“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三个项目展开实验研究。通过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现对我市阳光评价改革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增城市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组组长,统筹规划,周密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担任,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由相关教研员、一线校长、教师及专家学者组成项目专家团队,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确立了十一个试点单位。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试验工作列出具体的操作建议、指引和示范。做好过程服务,指导试点学校科学把握测试对象、测评手段、测评时间、测评求、科学呈现和使用测评结果,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交流研讨会现场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增城区域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成立共同体,分层研讨,形成改革实验合力

    我们召开了多种层次的会议,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提升各级教育部门教育质量的管理、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在参加广州市启动的教育评价与测量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于 2014 年 9月份组织了面向全区教育行政、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转变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念,解释方案的操作及指标要求,贯彻落实评价方案。在 2015 年 3 月份召开了十一个试点单位的研讨会,进行实验研究经验分享,寻找项目推动最近发展区,选择观测点,组建研究共同体,推进实验研究。在 2015 年 4 月份各项目小组召开分组交流会,试点单位间互相交流学习,探索推进课改革、科学评价的方法,博采众长,开拓思路。

    三、活动形式多样,培植改革实验典型案例

    1、品德与社会化水平领域: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指标中,通过活动体验、注重过程性评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社会实践力水平。如增城市高级中学,通过建设阳光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弥漫温馨儒雅的书香气息;探索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奋斗之后成长的喜悦,使更多的学生身上的亮点在肯定与鼓励中闪烁光彩;建构阳光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尽量做到保证满足学习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满足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生命空间;打造阳光课堂,以“两展两评”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六度教学法”为标准,尝试阳光课堂的构建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业发展水平领域: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问卷法、成长记录袋和抽测等),以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为先导,不断在三级指标上细化评价标准。如增城市荔城街指导中心,在养成教育的评价版块(文明行为、安全自护、健康生活、良好学习习惯四个要素)中,设有校内及校外的评价,大部分学校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成长记录册。另外针对指标体系也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表、综合问卷调查评价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身心发展水平领域:采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试 MHT》、《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量表了解现状,通过活动(纸质、图片、视频)推动与宣传,利用评价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如增城中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谐的校园。

    四、资金保障,力促改革实验顺利开展教育局协调财政部门,将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所需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2015 年预算综合评价改革专项经费为 41 万元,主要用于试点学校实验专款、各级培训、评价工具的开发、专项课题资助、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所需经费。

    五、工作难点随着实验工作的推进,以下几方面成为我们的工作难点:

1、测量工具的开发,建立健全的阳光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力量不足,缺乏心理科学研究、评价理论研究人员引领。

3、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功能多维、层级有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

4、学生电子档案袋的建立、数据的录入和储存。

    六、下阶段工作

1、2015 年 5 月份完成阳光评价改革科研专项课题申报、评审及立项。

2、继续到学校调研并指导学校开展相应的工作。

3、开发研制评价量表。

4、2015 年 5—6 月份开展市校两级外出学习交流提升活动。

5、2015 年 6 月份开展学期工作分享交流,寻找项目推进的增长点。


    教育是“慢活出精品”,改革更不能急功近利。为此,我们将按照制定的工作规划,实施“市区上下联动”、“区域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实验工作推进策略。区校合作,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力争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