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优化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哪些知识是为新的学习做准备的?(3)教学中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经验?(4)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要使学生树立哪些地理观?要纠正学生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培养?等等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实施和落实。

  2009年11月广州市教研室地理科正式启动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下称《评价标准》)的试行工作。《评价标准》由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达标要求、评价方式、评价说明和评价示例五个部分组成。它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终结性课程目标,转化为不同年级和单元的过程性目标,并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细化为教学和评价中的可操作目标。因此,科学地运用《评价标准》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恰如其分的问题。

  一、明确《评价标准》要求,注意三维目标的融合

  《评价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案例1】没有参照《评价标准》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上的方向》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诱思启导,反思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学习的乐趣。

  【案例2】参照了《评价标准》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上的方向》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识别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②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辨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方向体验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方位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玩送伤员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小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形成空间方位感。

  【评析】案例1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没有注意三维目标的融合性,把三维目标理解为三个维度目标的简单相加。案例2以《评价标准》为依据,“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辨别方向”是知识与技能,“模拟方向体验”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形成空间方位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三者的关系来看,“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辨别方向”是载体,“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形成空间方位感”是动力,“模拟方向体验”是策略,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是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和谐、辩证的统一体。单纯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就容易回到满堂灌,机械训练的老路上去;单纯地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容易出现不讲效果的形式主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在介入前两个维度落实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升华。只有把三者整合起来,整体落实,教师的教学过程才能顺畅,方法才能得当,《评价标准》中的学习水平达标要求才能落实。

  二、把握《评价标准》,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得当

  如何把握《评价标准》呢?一是要深入挖掘学习内容中隐含的知识点及要达到的评价要求(即学习水平达标要求)。二是要深刻领会《评价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见下表)。《评价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目标层次水平的关系

分类
目标层次水平的要求
《评价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结果性目标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了解、知道、记住等。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比较、归纳,判断、区别、辨别、对比、收集、整理等。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证明、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等。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具体在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尝试、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制作、观测、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等。
 
迁移水平 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参加、参与、感受、体验、体会、感知、参观、访问、调查、考察等。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认同、接受、反对、欣赏、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具有等。
 

  由此看来,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是立体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案例2中的“通过模拟方向体验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方位感。”在这一句话中,既含有教学目标的过程维度,又含有教学目标的态度维度。该目标的表述显得既完整又充实。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所以地理教学目标一般可以按“通过……掌握……形成……”的方式来表述。

  三、依据《评价标准》,创新“过程与方法”的设计

  【案例3】《地图上的方向》教学片段

  在讲授地平面八个基本方向之前,教师设计了一个“学生送伤员”的游戏(如下图),让学生组队进行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伤员”送到医院。教师在“医院”和“家”之间设置若干个三叉路口,每到一个路口,就会出现路径长短,复杂程度不同的三个方向供学生进行选择。参加游戏的学生要想办法选择最优的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送到医院,否则将导致“伤员因延误抢救时间,抢救无效”。


 

  【评析】《评价标准》十分重视过程目标的设计。重过程能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是教师的传授所不能完成的。案例3中,教师设计“送伤员游戏”让学生体验判别方向选择最优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将“伤员”送到医院,虽然比教师的直接讲述和灌输要多费时间,学生在选择最优路线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问题、困惑、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是学生获得真知真感的很好的体验,对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对地理的终身学习来说,它的作用是长效的。

  四、以《评价标准》为导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评价性

  《评价标准》认为,重视过程和情感的教学不等于轻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师制定的目标要有评价因素,这样可以把握三维的度,目标达成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更要加以评价。例如,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检验,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知识竞赛活动,每组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设计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随堂评价具有真实性。课堂测评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学做小老师,知识抢答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在紧张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这是一举多得的设计。当然,我们应当注意教学测评必须以《评价标准》为导向,测评要适度贯穿教学目标的始终,对测评结果的解释与报告要尽可能具有激励作用,这样的测评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使测评结果更好地检验目标达成与否。

  总而言之,《评价标准》是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的指引,是对学生学习水平达标评价的依据,我们要科学地运用《评价标准》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宪.实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深化学科素质教育,广州教学研究.2010.7.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试行)》(思想品德 历史 地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