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举办“实施小班化教学推进学科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

  广州市举办“实施小班化教学推进学科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李伟成报道 吴伟东、舒太林摄影 广州市于10月23日在荔湾区花地中学南校区举办“实施小班化教学推进学科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宪,荔湾区教育局徐启贵局长、关志雄副局长(图片)、黄大谷副局长,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何彪主任(图片)等市、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教研部门、学校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约400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1年3月发文,正式将“荔湾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纳入广东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以后,荔湾区旋即制订了《广州市荔湾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推动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为实验目标,选择了花地中学、市23中学、市24中学三所中学,沙面小学、金兰苑小学、芳村实验小学、鸿图苑小学和南塘大街小学五所小学为试点学校,开展以六年为周期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活动。一年多来,荔湾区“小班化教育”实验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和效果,形成了初步的经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小班化教育”实验项目,为在学科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探索学生“优质轻负高效”发展的途径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姚丹副主任(图片 图片)代表区教研部门以《立足本土,面向未来 ——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荔湾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做到省有项目,区有方案,校有计划,班有措施,为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实施项目提供了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荔湾区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整合与统筹”原则,开展校际资源整合、教育组团联动、上下机制统筹、实验团队推进等活动;二是“继承与提升”原则,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认真总结已有经验、完善已有做法;三是“学习与实践”原则,注重区域研培引领,以校本研训推进,开展多层次研习深化活动;四是“创新与个性”原则,鼓励实验学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上,荔湾区采取了“学校重点突破、学科主线深入、区域整体推进”三条策略。由于区政府支持力度大,区域指导注重整体化、系列化和专业化,目前荔湾区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正在稳步开展,在教学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一项调查中显示,10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关注到自己,95%的学生喜欢小班化课堂教学形式及座位形式的变化,89%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到快乐,91%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学小班后变化很大,85%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学小班后进步明显。如花地中学,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后,在去年参加全市6个区的联合质量检测中,在荔湾区35所中学中,花地中学实验研究样本(面向全区招生的两个课题实验班)跃居到全区第五名,而加上面向地段招的8个实验班的总分则全区排在12位。小班化教育实验后,使一批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许多针对“小班化教学”,特别是“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技术。通过“小班化教育”实验,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思想品德也获得了普遍的提高,从而获得了家长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使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力度。

  花地中学蔡铁山校长(图片 图片)、市23中学吕禅加校长(图片 图片)、市24中学罗艳芬校长(图片 图片 图片)和沙面小学张凤娟校长(图片 图片),分别就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情况向与会代表了介绍。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都能坚持“为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价值观,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有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做法,如花地中学与市24中学的“四环节、主助教教学模式”、市23中学的“四环节模式”、沙面小学的“协同教学、双师跟班模式”等;在课程建设上,花地中学注意设置趣味性强的“玩中学课程”、市23中学建立“科技课程”、市24中开设“西关文化特色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沙面小学在学科课程以外增设“游戏课”、“养成课”、“合科课”等等,为有效开展“小班化教育”,优化课堂教学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宪主任(图片 图片)在会议上代表“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作了发言。黄宪主任表示,荔湾区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项目,其经验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为教学改革和探索区域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提供了讨论的范例。黄宪主任指出,20多年来,各界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等多种的方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模式或者方式,最终都是落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同时多年的探索也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推进,责任在政府部门,学校为主导,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荔湾区的经验让我们较好地看到了这一方面的内容。黄宪主任认为,要顺利地推进一项教学改革,就要认真关注以下的问题:首先要关注理念。今天四所学校,包括我市其他一些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如越秀区东环中学等,他们都有一个十分显著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这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相一致的,这是我们不能脱离的核心。第二是关注内容。实施“小班化教育”,班额缩小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加有利于开展个性化、个别化教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荔湾区的实验也表明,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个性化课程都增加了,出现了不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与学的方式,如小组学习、双师教学、双师跟班、30分钟课堂等等,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三是关注方式。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理念层面的东西,而且要关注如何更好地体现理念的手段。如分层教学、精细化管理等等,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努力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第四是关注条件。荔湾区政府十分重视“小班化教育”这一项目,区政府不但给予整个试验以经费支持,而且在教师编制、办学条件、相关设施、设备等方面也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了支持。同时,“小班化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教育部门、学校首先应该大力争取条件,包括通过实施项目来带动,当然这并非说我们大家都搞“小班化教育”,而是要以对各自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项目去争取政府的支持。黄宪主任最后提出,教育是科学、是艺术,要敬畏规律、不断追求;教育需要理想和激情,要能够坚守,能顶住各种压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教学领域的素质教育,把教学改革和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放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上面。

  研讨会还安排了与会代表在花地中学南校区(图片 图片)和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图片)分别对初中、小学阶段“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实况进行观摩,并在以上两个校区开设分会场,就“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师配置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不少与会代表反映,今天的研讨会,为我们了解“小班化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过去只能在资料上看到的东西,其中有些东西无论大班小班都是共通的,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规律、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设置教学内容等等。大班教学虽然没有小班教学所拥有的条件,但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获得了不少启发,回去以后要思考如何创造提高教学水平的条件。

  审稿:黄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