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广州教研杂志
  • 发布者:
  • 日期:2011-10-18 10:30:00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项慧华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对幼师的要求。声乐是中职幼师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它是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课程。
    现阶段幼师声乐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单向的、被动的地位,使学生对声乐学习缺乏兴趣,欠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束缚学生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声乐教学的层次结构,它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相比较,更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效果从有效走向高效。
   
    一、任务驱动法的基本观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四个环节。其前后顺序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任务驱动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特别适用于声乐课程的教学。因为,声乐教学中的目标,通常是以是否完成操作任务来评价,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学生建构探究、实践、思考、智慧地学习,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说明任务驱动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以歌曲《赶墟归来阿哩哩》的教学为例,围绕任务驱动法的四个基本环节,详细阐述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出任务,制定目标
    提出明确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明确目标任务,对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它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在把握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有机地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教师对应总目标设计总任务,对应小目标设计小任务,落实到每节课。或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小任务,并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赶墟归来阿哩哩》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民族音乐,其音乐形象、风格、音乐体裁都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生活和文化气息。本课教师提出的任务情境是以小组歌舞表演唱的形式表演歌曲《赶墟归来阿哩哩》,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比赛这任务而展开教学。课前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及任务展开学习。
    通过教学分析,我们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体会和感受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了解彝族民族风土人情及彝族民歌特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能力目标:融合舞蹈动作,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进行表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能恰当地表现彝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喜悦心情及热情、欢快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视频欣赏和学习,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及表现,感受到作品给予的和谐、友爱、生活美好的愉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在欣赏、学习、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得到美的、快乐的艺术享受。
    在教学中,我们把表演(表现)这首歌曲作为中心任务。显然,学生在表演中要准确、生动地表达出音乐的这种特性,仅仅学会唱这首歌是不够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同时需要完成学习对少数民族文化、音乐特性、感情表达方式等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并在众多的表演技能中,选取最适合这首歌的表现方式。因此,教学中我们就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实施,不仅仅完成声乐学习的学习目标,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
    1.搜集、研究、分析介绍彝族民间风情资料。如:风情图片、纪录短片等,加深对彝族民间音乐源流、演变、发展等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2.搜集不同版本《赶墟归来阿哩哩》及其他彝族民间音乐音像资料,研究、分析其特色和风格。
    3.为歌曲《赶墟归来阿哩哩》创编舞蹈动作。
    4.小组歌舞表演唱《赶墟归来阿哩哩》,并在班内进行选拔赛,胜出的小组去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比赛。
    (二)分析任务,激发兴趣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正确执行任务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先不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如:要完成总任务需要了解本歌的音乐体裁、风格、形象;查阅有关资料;借彝族服装;创编舞蹈动作;设计整体表演方案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参与课堂活动中的“首席”,引导、点拨学生。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心理需要,在这过程中,以学生自己的体会和大家讨论、研究代替说教的教育,由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会学”(过程与方法),“乐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学生首先需要根据老师提出的总任务,进行任务分解,把总的学习任务划分为一个个不同的阶段或小型任务。如查找有关彝族文化的资料,观看相关的图片、录像材料,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点;请教专家,对于这首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学习和研究,选取最适合该表演的表现方式;对相关的彝族服饰特色进行研究;对相关的民族歌舞的表演形式进行研究等。
    其次,学生要对任务的研究学习进行分工,采取协作的方式,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不同的任务小组,对学习的情况进行全组汇报交流,使各组的研究和学习成果可以相互交流,并形成共同的经验,选取最后的表演方案。并进行实施。
    (四)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检验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检验、评价、展示成果的具体措施。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鼓励学生的求异和创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本课采取了“歌唱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我,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效果。
    “歌唱比赛”是在课堂上模拟“青歌赛” 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像“参赛选手”一样站在课室“青歌赛”的小舞台上进行比赛,台下全班同学既是观众也是“评委”,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与感受給台上的“参赛选手”打分,教师模拟“监审组”成员,随时提问,对“评委”评分 及“选手”表演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整个“比赛”。最后以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比赛。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表演欲和表演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三、感受与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从教的角度看,改变了原来单调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意识,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与以往教学模式的显著区别。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设计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四环节,学生经历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实践、协作创新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合声乐课程的教学。
    当然,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要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系统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总体而言,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带来了几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自主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主,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利用课外时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如:查阅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上网、课外阅读、观看电影、音乐会、视频录像、听音乐作品等获取知识。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深化对歌曲音乐风格、音乐形象、音乐体裁的理解,为歌舞表演做准备等。
    二是协作学习带来了学习效益的提高。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本课较难的任务是创编舞蹈动作和设计整体表演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拼合、相互指导等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分工、分段完成的方式进行组合,既高效完成了任务,又让各小组学生进行了交互学习,扩展了学习范围,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挑战自我,养成自主、协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学会交流、学会评价。这一方法对于幼师生来讲是有利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 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选自《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