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薄弱高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初探

  广州市薄弱高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初探

  一、从一道简单的测试题说起

  2007年下半年我接手高二两个政治班,下题是我执教两个月后给学生复习选修1-1时布置的练习题方程

表示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1<k﹤1              B.k>1
     C.k>=0                  D.k>1或k<-1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解答题中的不等式:(1+k)(1-k)<0。于是,我针对性地用二次函数、不等式组、直接开平方等三种方法进行了讲解,并在第二天再测验解不等式(1+k)(1-k)>0。结果一个班56人只有11人做对;另一个班59人也只有6人做对。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我用解不等式(1+k)(1-k)>0这道题对另外的一些班进行了测验,并把全部测验结果汇总如下:

 
班数
测验时间
总人数
解对人数
百分比
高一
2
2008-4-9
78
8
10.2%
高二(含文理)
4理2
2007-10-30
327
53
16.5%
高三(文)
3
2008-4-9
144
40
27.8%

  进一步分析我任教班级的学生解答情况,汇总如下:

方法
开方
用不等式组
二次函数
其它
合计
总人数
46
20
25
24
115
解对人数
1
3
13
0
17
错误
原因
开方或解绝对
值不等式错误
分组错误或解
不等式组错误
二次函数方法
或格式错误
 
 

  说明:高二已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高一还没有。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前薄弱高中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普遍很差,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景:高一学生对于两位数的加减法,不能直接看出答案,需要等待他们“算”结果;繁分数不会化简,对繁分数

1.jpg化简,基本没人会,即使讲解多次仍然有大部分人不会;不会对

2.jpg合并同类项;对于方程2x=2x,两分钟之内没学生想到如何解;对于

3.jpg不能看出它没有意义;等等。

  二、当前薄弱高中学生计算能力低下溯源

  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薄弱高中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现象进行探析:

  1.生源差

  随着重点中学大规模的扩招,薄弱高中的生源越来越差(特别是农村薄弱高中),许多被录取的学生都不愿意去读,想办法转学去别的学校,我原来所在的学校(花都二中)是一所薄弱高中,下面是该校近几年学生入学成绩的数据:

年级
高三(05年入学)
高二(06年入学)
高一(07年入学)
录取线
434
B30182(市排名)
483

  广州市按入学成绩高低共分六组,该校排在第五组,我区共有五所高中排在这一组,在广州市所有的130所高中里,四五六组的学校占70.8%,薄弱高中占据了广州市高中的大半壁江山。

  2.初高中内容不衔接

  自2006年秋开始,高中生在初中均用课标版实验教材,教材降低了计算要求,具体表现为初中课标明确规定:(1)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2)初中不要求学习分母有理化;(3)多项式乘法仅指一次式相乘;(4)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学习十字相乘法,不讲韦达定理;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5)绝对值的运算规定绝对值符号内没有字母;(6)不学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而这些删掉的内容,恰好都是与高中学生计算能力休戚相关的重点知识。由于初中一厢情愿的删减,而高中要用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少,初、高中教学内容不衔接的情况相当严重,给薄弱高中的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即使进行补课也效果欠佳),并且初中大量使用计算器,也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3.新课程要求过高

  新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与以往教材差别较大;新课程设计理念虽然先进,但在薄弱高中执行起来困难,要用一年的时间学完必修1、2、3、4;或1、2、4、5,等于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原来高中的主要知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理解水平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形成呢。文献2指出:使用实验教材的学生在代数式的运算和方程不等式解答的能力大幅下降,下降的幅度最小有56.1%,最多的达81.8%!

  4.学生厌学

  薄弱高中的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认为: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不低于80%,讨厌数学的占50%,学生不喜欢数学与他们的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测试评价方法以及教师都有关。在市区统考和各种测试中,低分率达到60%或甚至80%以上,及格率经常是零,(补:2009年第二学期我校高一数学平均分只有39.8,全校八8个班只有3人及格);一次次考试的失败是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彻底摧毁,他们每天都学数学,测试成绩却没有提高,认为还不如记几个英语单词或背几段课文有用,所以不愿意碰数学书、做数学题,作业互相抄袭,应付了事。此外不少学生学习怕吃苦,意志薄弱,不愿意进行艰苦的思考,宁愿选择那些学习起来相对容易的科目。在薄弱高中,学生严重偏向文科,即使高考录取率理科远远大于文科,学生们还是不学理科.

  5.教师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缺乏对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的了解,“只有大约有21.3%的教师曾主动系统查阅过初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学生的知识状况;”(文献2)。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方法的讲解,对计算的错误草草带过,不作深究;不对学生的运算提出严格要求;有些教师不任教基础年级,忽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等基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的”灌输式”,学生练得少;即使运用了讲练结合,但是没有练到实处,练到点子上;或者讲练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或者讲练的顺序安排不恰当;课堂教学只关注少数尖子生,只要他们做对就行,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足够的训练,上面这些都是学生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三、重新认识薄弱高中,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做好薄弱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提高其计算能力,是每一个与之有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对薄弱高中的认识和做法,并努力探究一套符合普通农村高中的教学方法。

  1.重新认识现在的普通农村高中

  现在的薄弱高中不同于以前,在重点中学没有扩招和城区学校规模没有扩大之前,薄弱高中的生源还是比较好的,也有一些在高考中能考六百分的学生,现在生源的素质大大降低,如果教师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观念不更新,就不能主动去探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形状,研究解决的对策。

  2.重新认识计算能力

  《课程标准》将计算能力列为数学的五大能力之一,旧大纲把它作为三大能力之一,二者都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计算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突出地位毋庸置疑,在当前的高考试题中,80%都与运算求解有关,考查的知识载体几乎涉及所有的数学分支,以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试题为例,除第5题函数图像、第6题立几概念、第18题第(1)问线性回归方程的散点图不需要进行运算外,其它所有题都要进行计算,与计算有关的题占到90%以上!计算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数学成绩的提高何等重要!学生即使有最多的知识和最好的方法,若没有计算能力作为支撑,都是枉然。尤其是那些基本题,“送分”题,在高考中占了大部分,只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就能得分。“当前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都差,一算就错,是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大障碍”(文献1),现在薄弱高中学生计算能力低下是影响其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3.重新认识教研

  当前,薄弱高中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建议市区教研部门给予这些学校更多关注,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现在教研活动都局限在市区学校或重点高中,对广大的普通农村高中缺少指导意义;全市一个进度,显然不合理也不现实,不利于薄弱高中教学,为了追赶进度,每节课都得上新课,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而在后面拿出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来复习,只能是煮“夹生饭”,收不到实效;数学测试全市一套题,严重挫伤了薄弱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业测试的时间不合理,经常是新课没上完或刚上完就测试,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去跟学生复习一本书的内容。

  教师要加强校本教研,深入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课题研究,对学生计算能力差和难以提高的原因、计算能力构成的要素及各要素对计算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方法及步骤等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努力探讨并建立新课程理念下薄弱高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重新认识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实验心理学家Trekher著名的心理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要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并建立符合普通农村高中教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改变“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根据我的实践总结,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补习。文献2谈及“部分高中教师建议在高一上学期安排一些初高中衔接的专题知识讲座”,这个意见应该被重视,在薄弱高中,应根据学生程度,适当安排不小于两到三周时间来进行初中知识的补习,在美国,高中新生入学,基础差的学校开设专门的补习课程,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把补习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之一,自编教材,安排时间,纳入总的教学计划中。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学习才有效率;如果舍不得花这两周左右的时间,就会浪费学生的三年时间;与其让学生学那么多事实上掌握不了的必修和选修内容,还不如用这部分时间给学生夯实基础,学好重点知识,这是薄弱高中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的,上级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优化课程设置,不搞一刀切,给薄弱高中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有利空间,一个学校单干是不可能实现上述做法的。

  (2)抓看书。“阅读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不仅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一种智力发展的手段,同样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手段。薄弱高中的很多学生都不喜欢看书,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这也是造成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例题的阅读,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法、步骤、和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先想后看,先做后看,做错了要找出原因,对那些省略了的计算步骤和过程要补充出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不能只看不做,因为看得懂不等于做得出。此外教师要把阅读的方法告诉学生,并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抓动手。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用前辈陶行知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百听不如一练;当前学生上课不愿意动手练、教师讲练安排不合理是造成学生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需知,计算能力不可能通过教师“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去,听得懂不等于做得出,学生通过做可以暴露他们在解题的思维、策略、方法、计算方面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对错误当场改正,课后自己再练;即使这样的教学进度会很慢,都是值得的,因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进度就自然就会逐步加快。教师要备课时,要将计算能力的训练列为重点,尤其对讲与练的时间分配和先后顺序进行合理设计,不一定要全部讲完才练,讲练可以穿插进行,一道题可以由教师讲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比如某些关键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练,无论是先做后讲,或者先讲后做,关键是学生要动手。有的课堂中看似有讲有练,其实讲和练是脱节的,学生练半节,教师讲半节,未必有效。

  (4)抓互助学习。在薄弱高中,由于学生基础差,依靠自身的力量往往无法使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又不能辅导所有学生,如果开展小组学习,则是一个能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好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求教、开展讨论、对照答案和批改作业,小组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相互探究,能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之间的讲解,要比老师在讲台上讲易于接受。

  (5)抓改错。建立改错本是一个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当好好利用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一百道题,不如改正一道错题,有错不改,等于没做,尤其有些计算错误是学生反复犯的,若不认真加以改正,则对后继学习影响很大。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大的改错本,把练习和试卷中的典型错题都做上去,要求用红笔在题中注明错误位置、题后写出错误原因,教师定期检查,予以督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只要学生长期坚持,错误会越来越小;改错本还能方便学生复习,使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①谭国华,谭老师谈高考——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能力考查的形式与要求(三),中学数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②许世红,新课标实验初高中数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分析,广州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本文学科编辑:许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