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洪湘江

 

      一、小学数学练习中低效的主要表现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低效的主要体现为练习设计方面和练习组织方面问题。
      (一)练习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练习的目标不明确。一是目标模糊。缺乏对每道练习题的功能进行认真研究,只是让学生做完教材、练习册中习题,是部分教师组织一节练习课的真实写照。至于学生做题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习后的技能、方法应有哪些提升,教师不清晰,这样的练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目标定位过宽、过泛,从而使练习的重、难点不突出。有的教师在练习设计中,没有对一节的教学任务进行认真规划,使一节课中承载的教学任务“过重”,存在“面面俱到”现象。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对练习内容没有认真地思量和取舍,认为计算知识很重要,因而在练习中加上了一般的四则计算方面的内容,认为“解决问题”的知识很重要,同样又添加了一些基础性的“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结果使本节课最为重要的目标“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2.练习知识的跨度过大,缺乏阶梯性。是在新课的学习相关新知识点时缺乏有效的专项(专门)训练。在设计练习内容时存在“一步到位”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计算中,缺乏进行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专门练习,往往是一开始练习就进行综合计算小数乘法的练习。又如在学习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缺乏对被减数十位上的数退1后与减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减的专门练习。由于学生的专项技能不过关,导致学生在综合计算时错误率明显偏高。二是在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缺乏一些启思性的“阶梯式”题目,一开始就进行综合练习,增加了练习的难度。
      3.模仿性练习内容过多,思考性不足。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模仿练习。然而,过量的模仿练习,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也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它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计算内容时,只是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式题计算,而没有从算理、算法的角度去设计一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题目,结果是学生练习题做得越多,练习的兴趣就越来越少,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在练习过程的组织与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练习中的干预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不足,学生的思维经常被打断。有些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出于怕“冷场”或者是怕学生在练习中出错的缘故,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学生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干预:或给全班学生提示,或指出某某同学在练习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啦……使得学生在练习中不得不停下笔来听老师的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打断,不得不重新思考,影响了练习的效率。
      2.练习结果反馈不全面,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思维过程,无法根据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纠正。有些教师在学生练习完成后的反馈往往是让学生对一下答案,看看做对的和做错的有多少人,而对做错的学生却没有了解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刚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还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3.练习的组织形式单调,学生练习的兴趣不高。一是激励方式、方法运用较少,学生在情感上得不到相应鼓励和支持。二是练习题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方式,不能使练习内容形成“链条”,难于达到“环环相扣”、“分层递进”的效果。
   
      二、对策
   
      造成练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水平上的问题。首先,与教学新内容相比,教师对练习设计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新内容,在认识上往往认为练习不需要进行认真设计与组织,随便找一些题目让学生做做即可。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虽然重视练习教学,但对如何设计练习,缺乏相应的方法。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加强练习设计的研究,提高教师练习设计的水平
      1.提高教师对数学练习意义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教学与学习必须具有巩固练习环节,并且需要以学习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各种练习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练习的重要意义,才能高度重视练习教学,这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2.明确练习的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练习。练习目标不明确,是造成练习针对性不强、泛泛而练的重要原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
      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前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清楚认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进行“练习”的,使练习能“有的放矢”。练习的目标既要“盯准”本节课的目标,又要“瞻前顾后”,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效用,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对应上述目标,对于“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理解小数加、减法算理” 的练习,可设计小数数位相同和不同的两组小数,让学生探索怎样才能使两个小数的“数位对齐”,使学生理解两个小数的“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对于“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练习设计上,应先安排学生练习正确书写小数加、减法竖式专门练习(此类练习教师往往容易忽视),然后再安排计算练习,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判断、改错题等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
      3.明确各类练习方式的功能,提高练习设计的能力。由于选择分类的“基点”不同,练习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从教学的功能看,练习可分为:“孕伏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建构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等。又如,从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分,可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等。而从练习题型来看,又可以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答题等。教师在练习设计中,应根据各类练习的功能,综合考虑,在练习设计中更好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趣味性的要求,提高练习的效率。
      4.加强对教材中练习内容的研究,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练习题。要用好教材中的练习,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中的练习先做一遍。通过做题,明确教材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解答的方法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否需要补充哪些练习等。教师只有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恰当安排练习内容和练习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材中练习题的教学功能。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练习组织艺术和能力
      1.重视激励评价手段在练习中的应用。教师在组织练习过程,应运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手段,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消除枯燥、乏味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不断呈现题目而不进行调节、学生消极疲于应付的状况,通过精心组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练习的教学效果。
      2.提高练习的组织水平。设计好练习的内容后,怎样组织和呈现练习,是一个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如果能把练习的内容组成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这一活动中,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练习课”教学中,我们把练习内容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串起来”,以“走进2010年亚运会”为主题,把练习内容设计为下面几个板块:一、走进智力加油站。通过“想一想”、“忆一忆”等活动,进行练习的准备。二、走进快车道。通过“说一说”、“算一算”、“辨一辨”等活动,进行基本练习,然后是通过“走进田径赛场”这一与田径相关的素材(教材相关练习题),进行深化练习。三、走进休闲小站。通过“做一做”等活动,安排了有关购物计算的综合练习(教材相关练习题))。四、走向领奖台。通过“评一评”等活动,安排相关拓展练习。这样组织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为了完成“亚运之旅”探究竟,必须不断鼓起勇气,完成练习任务向前走。另一方面,把独立、零碎的练习内容组成了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的归纳与比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设计好练习题是提高练习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练习的目标明确,练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才能提高好的练习的效率。而提高练习组织水平,则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练习的组织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练习的反馈与矫正,才能保证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增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本文学科编辑:杨健辉)
 
选自《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86期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