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营造语言环境,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水平

在英语教学中,口语的教授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基础阶段。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口语水平呢?越来越多老师意识到语言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英语交际。
   
    一、语境的界定及创设语境的意义
   
    1.语境的界定
    语境的研究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1923)。他指出:“语境是决定语意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他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我国的语言学家王宗炎教授(1988)把语境界定为“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上下文常常可以帮助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对于语境的界定,中外语言学家各有特色,但是总体并无大的分歧。总括说来,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时所处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环境。营造语言环境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营造语言环境的意义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一个正常的孩子出生后视觉感观和听觉感观受到周围环境中的母语不断地、反复地刺激,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即条件反射。他受到的这种刺激越多,反应就越迅速,越准确。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Jesperson提倡把学习者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让他们自己学会游泳。这个语言的海洋就是语言环境。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初中生来说,除了课堂教学外接触英语的机会的确太少了。要解决好课堂教学与实用需求的矛盾,就必须在课内外形成良好的英语大环境与氛围,尽力增加听说实践的广度和密度。
   
    二、营造英语语言环境的实践探究
   
    作为学校的英语科组长,笔者近年来带领本科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究活动,尤其是在营造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值得分享的成果。
    英语语言环境可分为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
    (一)课堂环境的营造
    课堂环境与中学英语教学具有最直接的联系。课堂环境也叫“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使用英语,教师用英语授课,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会话等。课堂环境的氛围如何,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实践。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课堂内的创设语境的尝试:
    1.课前自由谈论(Free talk),置学生于情景之中。
    英语课前三分钟的自由谈论,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任务,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结合生活和身边的事情进行交流和汇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的热情,因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Free talk按学号轮流进行,主要采取“学生讲——学生提问——老师评”的方式:
    1)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表演,表演完后提问全班同学两个问题,以检查台下的同学是否认真听、以及是否听明白。
    2)台下的同学就刚讲完的话题对台上的同学提问,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3)老师对表演和回答问题或台下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评价并打分。学生所得的成绩将成为期末口语成绩的一部分。
    初期的Free talk可以是值日报告(duty report),谈论当天的天气、学生出勤情况和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等简单话题,也可以是课文复述(retelling the text)、诗歌朗诵(reading a poem)、猜测活动(guessing game)等。后期的Free talk则可以采用时事新闻报导(news report)、热点报道(Daily report)、讲英语故事(story-telling),或由教师指定一个话题,让学生即兴表演,如问路(asking the way)、打电话(making a telephone call)、购物(shopping)等。
    【案例1】竞猜游戏(Guessing game)
    台上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但不说出他的名字,介绍之后让其他同学猜。台下学生为找出台上学生的朋友是谁,就可能要问到以下问题: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Is he in Row Five? Is he sitting next to the window? etc.这样不仅练习了一般疑问句这一功能项目,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是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重要一环。
    【案例2】热点报道(Daily report)
    09年校运会前后,笔者安排学生谈论Sports meeting。运动会前,学生谈论了自己准备参加的运动会项目和如何训练准备比赛。运动会后,学生谈论了比赛时的情形,如谁跑步时摔倒了,谁获胜了,等等。由于话题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都很兴奋,每个人都急于、乐于表达。因而,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轻松、愉快、真实的语境中渐渐得到了提高。
    2.编写校本教材,营造真实的语境。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因此,笔者组织了科组老师编写校本教材,以学校生活为题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编写了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该口语校本教材以学生的校园或生活等为主线,编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作为“话题教材”,并使之形成系列:
    系列一:有关校园或生活:
    Introducing yourself, Learning English,Dictionary skills,Knowing our school,Classroom language,Sports meeting,English festival,Posters等;
    系列二:教材相关话题:
    How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What is happiness? 等;
    系列三:日常交际专题:
    Asking favours,Seeing a doctor等;
    这些专题联系实际,与生活贴近,与学生正在使用的英语教材相辅相成。情境的创设,更突显语言的真实功能,学生讨论、演讲、情景对话或表演都比较流畅生动。
    【案例3】话题教学之Our school
    初一刚入学的新生对校园是感到很新奇的,笔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如,负责二楼的为GF2,负责四楼的为GF4),在课前先熟悉校园,调查学校的位置、面积、楼层的分布、各功能室的使用等。每个小组分配不一样的调查任务。上课时由小组之间就对方调查到的情况进行互相提问,并做好记录。如,调查二楼的GF2小组对调查四楼的GF4小组提出以下问题:
    What special rooms are there on the fourth floor? (A school library, a reading room and a physics lab.)
    How can we borrow a book?
    How long can we keep the book? 等等。
    接着,GF4小组也对GF2小组提出问题:
    What special rooms are there on the second floor? (Three dancing halls and a physics lab.)
    What rules should we obey in the dancing halls? 等等。
    对话结束后,各小组要向全班报告对话小组的调查情况,如GF2小组报告GF4小组的调查情况如下:
    There is a school library, a reading room and a physics lab on the fourth floor. The library is open from 8 a.m. to 5 p.m. We can only borrow two books each time ...
    由于巧妙利用了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孩子们的口语交际任务基于了解新学校的情况的任务之上,具有交际的真实性。同时,学生比较熟悉话题,所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在讨论和报告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去年英国伯明翰校长代表团到我校来访时,我校学生做向导,带校长们参观校园,他们能自豪地、流利地用英语介绍学校的情况,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活动让学生们更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更有成功感。
    (二)课外环境的营造
    英语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实践的课程,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外, 还需要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不仅注重40分钟的课堂内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还定期开展下列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尽可能地置身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之中。
    1.电影模仿秀(比赛)
    埃克斯利(Eckersley 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先要在模仿上下功夫。首先,教师精选优秀影片和大家一起分享。欣赏完影片后,让学生自选电影中某一章节的对话,模仿电影人物的语音语调,给节选的电影配音。这样可以使学生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语句,学会地道的英语口语,提高日常生活中英语的表达能力。通过经典影片的欣赏,学生们得以在愉快的过程中获得地道、纯正的语感和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也为他们的真实的口语交际提供范例。
    【案例4】电影《狮子王》模仿秀
    (1)学生看完片段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Why didn’t Simba go back home?
    What made Simba brave and fight with his uncle?等等。
    (2)笔者组织学生分组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评论。
    (3)(当学生们对影片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后)让学生课后分小组节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听人物的对话,并分角色进行模仿。
    (4)(一周后,课外活动时间)学生进行模仿秀比赛。
    (5)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打分。
    2.校园英语广播
    校园广播系统可以将枯燥的英语变成有趣的学习活动,使英语学习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浓郁的英语氛围中尽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听中学,乐中学。
    各班由英语科代表带头组织班上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编写稿件,轮流投稿。从每个班级选拔播报员两名成立播报小组,负责播报。由英语教师组成编辑小组,负责稿件的编辑及导播。
    校园英语广播节目于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1:00播放。设置了“News report”、 “Story time”、“My work”、“Charming music”、“Do you know”等栏目。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英语小笑话、英语学习小窍门、英语国家的习俗、英语成语、英语典故、猜谜游戏等等。
    校园英语广播的开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想学英语的学生拓展了学习英语的机遇,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添了校园的英语氛围,特别是那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英语名曲,更是将全校师生邀进英语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乐。
    3.英语角(English Corner)
    English Corner是指为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而组成的,采用英语作为会话语言的一种社交活动。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每周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举办English Corner。周一公布本周English Corner的话题(如家庭、学校、兴趣、理想和购物等),让学生提前准备。在English Corner上学生可以谈论本周话题,还可以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诗,说绕口令,讲小故事等等。每周的英语角,学校会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或附近教育机构的外籍老师参加,令英语角的活动更有效。English Corner促进了同学间的知识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英语活动月
    举办每年一次的英语活动月可以营造学英语、用英语的气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已举办了四届英语活动月。英语活动月从每年的三月份持续到五月份。英语活动月活动分为展评类和表演类。展评类比赛包括制作手抄报或英语报纸、英语漫画,英语书法、英语作文、英语阅读、英文诗歌创作等。表演类比赛包括朗读、英语歌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和小品等。在英语活动月期间,学生每天进校门要用英语对话并且每天学习一句日常用语。在五月份英语活动月结束时,学校搭建舞台,选出优秀的节目进行汇报演出。由于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兴趣都很高,就连平时不愿意或不会说英语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整体的锻炼和提升。
   
    四、营造语言环境的问题探究
   
    营造语言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语境的创设不是随心所欲的,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营造语言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所选语境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还可以准备必要的道具,实物或多媒体等来帮助营造语境氛围,令任务更生动、更真实。所营造的语言环境要能够确保交际双方愿意相互合作,有共同的语言,而且已经具备交际所需用到的语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要善于捕捉课堂外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会和应用。
    第二、营造语言环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营造语言环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其动机的高低密切相关,动机这种情感因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克拉申曾提出情感过滤假设来说明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动机就像一个过滤器,可以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输入通过,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强的动机对语言习得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根据情感过滤假设的原理,在创设语境的各种方法中,笔者无一例外的把这些方法设计成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活动,如各种学生感兴趣的Free talk话题、优秀电影的模仿秀、形式多样的英语角、通过歌谣或绕口令等有趣的语言任务来学习原本很枯燥的音标等,这些活动都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使语境的创设能发挥作用、语言的输入得以顺利完成。
   
   
                                  
                                   

  (本文作者单位:广州市第47中学  汇景实验学校   本文学科编辑:陈皓曦)
 
选自《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87期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