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构建语文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好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保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揣摩“惊弓之鸟”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媒体:音乐、图片综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录片断】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情况

  3.利用生字词,概括课文大意

  三、切入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射箭能手

  师: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离奇地掉下来了,谁有这个本事?(板书:不用箭,只拉弓)

  生1:更羸。

  师:文中有一句话直接介绍了“更羸”,看谁的眼睛最明亮,最快找到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2:“古时候”,离我们现在有2千多年的时间了。

  师:再读读,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3:更羸是魏国人。

  师:这里的魏国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和三国演义里所写到的魏国是不同的。谁还有发现。

  生1: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是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能手”)

  生2:他射箭的本领高强。

  生3:他射箭的水平很高。

  生4:他射箭的本领很厉害。

  师:有的老师教学特别优秀,叫——

  生5:教学能手。

  师:种田特棒的,叫——

  生6:种田能手。

  师:刚才我们看到那位同学写字很好,他就是我们班的——

  生齐答:写字能手。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句子。)

  师: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他是“射箭能手”?(学生汇报时强调了“射箭能手”。)

  师:同学们,能读出他是哪国的射箭能手?(学生汇报时强调了“魏国”。)

  师:他可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哦,再读。(学生汇报时强调了“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短短的一个句子,大家读懂了这么多的信息,真会学习。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初步知道更羸是一位射箭能手,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手”,既培养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2.自读自悟:自由读2-8自然段,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

  师:下面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射箭能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到8自然段,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看谁是咱们班的读书能手。

  (确保学读得充分,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古人读书无不强调主体自悟的重要作用,书要靠自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学生自己去积淀。]

  师:琅琅的读书声真好听,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注意听。好,好在哪?如果有不足,该怎么样读?(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读得很大声、流利。

  师:好,谁再来评一评?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是啊,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此时,更羸在对谁说话?

  生3:魏王。

  师:魏王就是魏国的——

  生齐答:大王。

  师:现在,我就是魏王,哪位更羸来对我说呢?(生读书,很有自信。)

  师:真是一位自信的更羸,因为他是一位有名的——

  生齐答:射箭能手。

  师:同学们,跟大王说话,除了自信,态度还应该怎样呢?

  生4:有礼貌的、尊重。

  师:再请一位更羸!

  (生读书,读出了更羸说话的语气。)

  师:真是一位又自信又有礼貌的更羸,本大王很喜欢你。

  师:再请!(很多学生举手)大家都想试,那同桌一个当更羸,一个当魏王,试试吧?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吗?

  学生汇报:更羸和魏王去打猎,更羸说自己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的扮演,把自己当成更羸,学生对更羸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在朗读时应该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不仅有利于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师:(指黑板)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请同学们读第3到8自然段。注意不同人物语气,可以同桌分角色读,也可以自己读。

  (学生汇报:1个当魏王,1个当更羸,1个当旁白。)

  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生1:我比较喜欢当“魏王”的同学,他读出了“魏王”当时的“大吃一惊”。

  生2:当“更羸”的同学如果能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下面请一位魏王再来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

  生3:他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师:(问读书的同学)你在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生:这是一个疑问句。

  师:从哪里看出?

  生:标点符号。

  板书:有这样的本事?

  师:此时,魏王的表情会怎样?

  生4: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师:也就是说魏王:以为自己

  生5:听错了,不相信。

  师:那表情会怎样呢?

  生6:皱着眉头,歪着脑袋。

  师:再请魏王来读。

  学生读书,读出了魏王怀疑的语气。

  师:魏王此时心里特别多——

  生7:问号!

  师:如何将大王的话读好,老师再给同学们一个秘诀:朗读时还要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朗读之际,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教会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师:这神奇之事果真发生了。

  (出示课件,大雁直掉下来。)

  师:此时魏王的表情是——

  生齐答:“大吃一惊”。

  师:你有试过“大吃一惊”吗?想想自己当时的表情、动作。

  师:你就是大吃一惊的魏王,你会怎样读(课件:只剩魏王说的话),自己先试一试。

  (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汇报读书。)

  生1:“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拖长,大声。“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上扬,感觉魏王仍在怀疑。)

  生2:“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短促,几乎没有声音,但嘴巴张得很大。“真有这样的本事!”平缓的。感觉魏王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中。)

  生3:“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拍了一下大腿,皱着眉头说“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肯定,佩服。感觉魏王心服口服。)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魏王不敢相信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生2:魏王当时都目瞪口呆啦!

  生3:魏王觉得太难以置信了,特别佩服更羸!

  师:看来不同的魏王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我们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标点符号,就能朗读得更好!想当魏王的同学请起立,自己读吧。

  (教师板书,将“?”号转为“!”号)

  师:看来“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他上演的神奇一幕,谁来读?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4: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

  师:读书想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在中国的汉字里,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在这里,“直”字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直字的意思就不相同,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5:第一个“直”字:大雁心里害怕,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飞(打手势:逃命)拼命、使劲、用尽全力。

  生6:第二个“直”字:大雁是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打手势:垂直)

  师:看38页的插图,我们不仅要理解字典里的意思,还要结合语境,体会大雁掉得快,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画面。

  生:齐读。(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点拨了“嘣”的一声响,营造了当时的气氛。)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首,品析当中的好词好句。在练习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在创设争当朗读能手的氛围中充分留给学生自学空间,想象空间,质疑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大胆思维,大胆提问,培育学生有创造性学习的勇气、灵气,由被动模仿学习走向主动创新学习,给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3.分角色朗读

  师:在读更羸的话时,我们要读出更羸的——

  生1:自信。

  师:还有?

  生2:谦虚。

  师:和——

  生3:礼貌。

  师:咱们分组合作读第1到第8自然段。第1组做魏王。第2组做更羸,第3、4组做旁白,看看哪个组读得最好。

  (学生分组合作读书)

  师:大家读得不错,能演吗?(课件出示魏王和更羸的头像和他们之间的对话)

  师:既然要演,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生4:我们要背好台词。

  生5:要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生6:设计好动作,注意脸上的表情。

  师:好,就按大家的设想去做吧,同桌试一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汇报,演得惟妙惟肖。)

  师:大家来评一评。

  生7:更羸刚才加上了射箭的动作,特别逼真。

  生8:他们都读出了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

  生9:我特别喜欢魏王当时“大吃一惊”的表情。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是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而且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这里安排同桌分角色朗读,实际就是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四、回归课文,存疑留趣(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课堂,以朗读为主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有充足的空间去思考,让每位学生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学习型课堂的几个特色:

  一、读为主线

  以指导学生读好更羸说的那句话为例,我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相机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扣住人物语气来读,就能读得形神兼备。这一过程,老师扮演魏王,学生扮演更羸,不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学得有趣。又如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同桌之间互相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兴致极高,充分地与文本联系在了一块。我们还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读书和表演,营造了整个学之有趣的课堂氛围。

  二、读中悟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重在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通过一步一步的阶梯式引导,从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到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再到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学生在文字中游历了一番,最终达到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此外,我们还教会学生解词的方法,如何进行评价,把读和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

  三、读后拓展

  结合学情的特点,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容量。如在生字的学习之后,让学生选择生字词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况,既规范了概括的语言,用对生字词进行了运用,可谓是一箭双雕。我们将第九自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们进行结合文本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一篇带两篇课外阅读进行拓展训练,联系生活实践真实体会“惊弓之鸟”的寓意。

  四、读有所得

  在本节课中,学生朗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的程度也比较到位,表演读就是很好的检测。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发现了多音字“更羸”的“更”,联系旧的知识了解大雁,两个“直”字再具体语境中的两种不同字义,通过联系生活实践理解“大吃一惊”并体会魏王的心里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所得。

  如何构建学习型的课堂,我认为,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碰撞,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促成新的教学智慧,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学相长。

  本课还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营造“射大雁”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朗读优势,配上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将学生代入情境中,或许更能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拓展课外阅读,深化寓意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