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记忆 薪火传承 —— 广州市中学生“传家宝微纪录”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 来源:
  • 发布者:
  • 日期:2019-05-23 09:01:5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视察广州时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9年1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发起了2019年广州市中学生“传家宝微纪录”活动,希望广州中学生能够关注家中那些承载着家族情感与希望的“传家宝”,探寻其中的家族故事,感悟其中的优良家风并把它发扬光大。“传家宝微纪录”成为了2019年全市中学生的历史寒假作业,上万名师生踊跃参与。

     2019年5月18日,广州市中学生“传家宝微纪录”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二楼大堂举行,现场展示了从2000余件送选作品中评审出的16件优秀作品及其中的实物,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1.jpg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坪院长助理致辞

 

16个“传家宝微纪录”作品的作者及其家人在现场接受了媒体和观众的采访,讲述了其家族一件件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2.jpg

                 张为开同学的外婆在现场讲述碉楼的故事

 

一本191页的笔记本是广州市南武中学的陈业曦同学的“传家宝”。这个笔记本是业曦的爷爷抄录的英语读物《跟我学》。为了让业曦的大伯和爸爸能够学好英语,不懂英语的陈爷爷抄起英语书来一丝不苟,甚至连插画都原样照画。这本笔记本让前来观展的人都惊叹不已。短短3天时间,业曦同学的这个微纪录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博上的点击数就突破了60万次。

3.jpg         

                          陈业曦同学和《跟我学》手抄本
 

4.jpg

       粤博官微上关于《笔记本》作品的留言

 

红色的襁褓布是广东番禺中学王佳祺同学的太爷爷从新加坡寄回来的,已经用了好几代人。佳祺在她的作品中讲述了一个上世纪下南洋的广东人的故乡情怀以及家族成员间爱的传承的故事。在佳祺看来,这块留有很多历史印记的襁褓布寄托了他们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jpg

              观众在“襁褓布”前听王佳祺同学和家人的讲述

 

灯芯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番禺的特产也是广东人喜欢的煲汤料。广州市第六中学的梁艺同学告诉采访她的记者说,灯芯花见证了她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外婆当年因为帮补家用习得了这项技能,妈妈和姨妈为了挣学费而学习这项工艺。灯芯花就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6.jpg

                       梁艺同学和家人带来的灯芯花

 

    广州市十三中的梁晓君是高三的学生,尽管只有20天不到,她就要参加高考了,但她还是来到了现场。她的“传家宝”是《应用尺牍教科书》,这本教人如何写书信的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晓君的外公在从事私塾老师助理时留存下来的。晓君的外公用这本书教会家人如何通过书信表达亲人间的挂念。晓君期望在当今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能让更多的人体悟到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中蕴藉的点滴真情。

7.jpg

            梁晓君同学家保存的《应用尺牍教科书》

 

另外在现场展示的作品还有《红色小毛衣》《碉楼》《传家股票》、《剪纸》《“富贵流香”银项链》《缝纫机》《竹编器》《太婆家的针线》《壮绣》《女飞行员纪念牌》《一张老地契》《葫芦瓶》等。

8.jpg

                   岑颖涛同学和她家的壮绣织品

 

广东省博物馆还围绕“传家宝”主题精心设计了“100文物征集员”体验活动、5.18众创活动、“粤博直播间”活动等,吸引了很多现场观众参与。

9.jpg

                                 活动现场
  

广东广播电视台对活动全程进行了视频同步直播,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博、粤听APP播出了16件“传家宝微纪录”作品,人民日报数字广东官方微博对部分作品进行了转发。

10.jpg

                        姚善僖同学在现场接受采访

 11.jpg

               电视台播出的记者采访谢昊松同学的画面

    参与活动的家长说,原本不经意的物件,经过挖掘,发现了其对于家族的不凡的意义;学生们说,以前觉得历史好遥远,现在真正觉得自己参与其中。的确,历史不但有宏大叙事,还有可以触摸的细节。“传家宝”不但见证了传承的力量,更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动力。

12.jpg

                  部分学生作者、家长和指导老师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