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阳光评价”进学科,进课堂

一.语文学科:以“阳光评价”的理念为引导,推进传统文化与

     课堂教学相融合

    自开展阳光评价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教研以“阳光课堂”建设为抓手,以“阳光评价”的理念为引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听课评课活动。主要目标是对“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考,并初步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2015 年 3 月 19 日,语文学科在二中应元进行传统文化优秀课例展示,上课者是从全市 12 个课例中挑选出来的 4 个一等奖获得者,所展示的则是他们的自选课例,即:荔湾区聚贤中学伍碧波老师的《饮酒》、越秀区 16 中马君慧老师的《岳阳楼记》、黄埔区 86 中李雪莹老师的《五柳先生传》和花都区实验中学毕桢莹老师的《小石潭记》。四个课例均体现出在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和国学素养的重视,给一线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的思考和启迪。课后,省教研院教研室冯善亮老师和荔湾区教研员李伟文老师对四个课例进行了点评。

    冯善亮老师认为四节课各有特点。伍碧波老师的《饮酒》以吟诵为主线,值得深入研究;马君慧老师的《岳阳楼记》不动笔墨只读书,设计精致有创意;李雪莹老师上课很幽默;毕桢莹老师的《小石潭记》上得不紧不慢,让学生进入文本,渐渐提升感悟。他认为,毕桢莹老师的课让学生收获很多。他建议:文言阅读、阅读课都应放慢速度,不要推着学生往前走,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李伟文老师先强调了今年大力推行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导向,然后细致分析了四节课共同的文化要素:

1、都以文化意识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有文化追求,在文字、文本翻译的基础上有文化的挖掘。

2、都有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字的理解读懂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山水情怀、士大夫情怀。

3、都注重文化形式的运用:吟诵、诵读、批注,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都注重运用文化语言,以“雅言”和学生交流,如台湾的语文教学更侧重古诗文的教学。最后她建议,生源薄弱的学校也可以选择一个小言,一点点地渗透。

    二.综合实践学科:开展阳光评价研究,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广州作为全国 30 个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于 2014 年出台了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基本框架,计划通过六个维度 22 项指标来评价学校,扭转“评学校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传统倾向。 围绕指标框架,市教研会组建了由各学段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质量抽测,开展阳光评价研究。在“科学取向教学观”的指导下,白云区、花都区等区积极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学业质量抽测,对课程的深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学业质量评价已在量化评价与质的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后,将应用于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促进课程的规范、有效实施。

    三.历史学科:接轨“阳光评价”,深化历史学科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本学年 “阳光评价”是教育局在基础年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历史学科组织初中历史教师学习研究相关精神。我们认为曾获广东省基本教育成果一等奖的“广州市初中历史学科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与“阳光评价”所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与教师重温早年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所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各种开放的考试方式及所研制的评价量规、纸笔测试中反映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的改革的措施,将“阳光评价”与前期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作接轨研究。上学期的第八周(10月30日),下学期第七周(4月23日),何琼老师围绕阳光评价相关问题先后两次与老师进行了共同的学习与探究。根据目前认识,我们初步的理解:学生的阳光心态是我们的教育追求,而多元评价则是实现阳光心态的重要手段,探索构建初中历史“阳光课堂”“阳光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目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一项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