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联席会会议纪要

 

² 2015暑期阳光评价项目组联席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5816日至2015818

会议地点:广州市映月湾度假村会议厅

参会人员: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胡志桥、钟阳、陈坪、邹立波、石多多、张海水、骆观金、杨绍彭、李柯柯、郑焕(请假);

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刘旺、陈彩琦、黎光明、郭凯茵、凌瑛、凡细珍、霍紫莹、赵帅祺、李珍炽、孔令峥、甄霜菊(请假)。

 

会议要点

一、张敏强教授发言

张敏强教授介绍了参会人员及会议的具体议题,并传达了教育部基教二司及教育部课程中心联合主持召开的关于“综合评价”的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

1)量表的制定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最大难点

与会代表普遍反映评价标准中的指标太多,为使评价工作可操作化,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在保证信、效度的前提下,对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切不可给老师工作带来过重负担。有适用的现成量表就使用现成的量表,或在现有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筛选和修订。

2)数据的收集与结果报告的呈现方式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一大难点

深圳介绍其采用纸质数据收集方法引发很多问题,因此阳光评价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网络的形式施测并收集数据。再者,数据的使用和报告的呈现方式是综合评价工作的关键。应考虑学业成绩如何与问卷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评价的结果呈现不宜与高考等高利害性考试结合起来,目前只宜针对学校或区县团体进行整体的评价,不宜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二、胡志桥主任发言

胡志桥主任转达了朱华伟院长对阳光评价改革的三点要求:下半年阳光评价改革工作的落实,量表工作的落实,项目工作安排落实到人到时间点。

胡志桥主任还介绍了教育部专家对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调研的指导情况,并具体介绍了广州市教育院的团队分工情况(附录1)。会上,胡主任重点指出广州市进一步推进阳光评价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

1. 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从学术理论的层面厘清“阳光评价”这一核心概念,要在学术层面立得稳,在社会公众层面传得开。

二是进一步论证阳光评价指标六大评价内容、22项关键性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正确处理好阳光评价指标与教育部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是在市教育局的层面做好市区校的协调、经费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实施。

2. 在实验工作内容上加强难点问题的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思想为指导,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修订,逐步建立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完善已经初步成型的具有认真诊断功能、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系统。

二是与广东省心理学会合作,加强对非学业评价指标监测点的界定和论证、测评工具的开发与检验等工作。

三是与广东省心理学会合作,加快建设阳光评价云平台。

3. 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策略和区域推进机制。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要通过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逐步建立我市专职兼职相结合的评价专业人员队伍,为今后阳光评价工作的常态化提供保障。

二是抓紧市科研规划课题和市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的研究推进,凝聚全市力量,重点解决阳光评价实验中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是抓好试点学校(每个区十所学校)和试点区域(三至四个区)的管理,鼓励这些学校和区域按照全面的要求先行先试,一方面寻求重点的突破,另一方面探索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策略和机制,形成改革实践模型,将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进。

4. 2015年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三件工作:

一是按照工作方案以及招标合同,完成有关评价工具研制、试点区和学校的试测以及发布报告。

二是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开好面向全国同行的阳光评价研讨会。

三是准备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各实验区的中期检查。

胡主任最后指出89月份,推进整个项目,最紧迫的三件事是:量表的研制、试点学校选定及工作布置、基于网络的平台建设。

三、非学业评价工具研发的讨论

华南师范大学刘旺老师和陈彩琦老师介绍了量表组的分工和现有工作,与会老师对非学业评价工具的研发达成了以下共识:

1.量表指标确定:保持广州阳光评价的6大方面22个指标。

2.量表的题目和维度设置:不分指标分别设置问卷,整合所有指标研发一份大量表。量表组的老师研发300道题目,10月份进行样本数1000人以内的纸笔试测,试测后由黎光明老师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处理,要求经数据分析并调整题目后的量表能够覆盖6大方面的评价内容,包含100道左右的题目。

3.调查对象:以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教师和家长的量表作为分析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之用,调查面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处理。

4.量表格式:不同测试内容的问卷应尽量保持格式的统一,包括计分方式(都采取李克特计分方式)等;是否题的计分方式如何处理成一致的格式由量表组进一步协商确定。

5.学生身心健康硬性指标的收集:以现有学校的指标为准,不再在问卷中设置相关题目,具体的指标由石多多老师提供。数据由教研院负责协调从官方测试数据中提取,与系统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此项工作由基教处黄大谷副处长协调体卫艺处解决。

6.无效问卷的判定:设置相应的无效问卷判定规则,如全部选A或有规律作答,或者测谎题等,最后由系统根据规则对无效问卷数据进行删除。

 

 

 

四、关于系统平台建设的讨论

图片2.jpg

技术组李珍炽对现有的平台原型进行了展示和讲解,与会老师提出了以下意见与建议:

1.平台应具备反馈功能,在报告结果呈现时,要避免出现学生或学校个体的排位信息。学生只宜看到本人的情况;老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的班级/学校/行政区域的总体情况,不能看到其它班级/学校/行政区域的情况,不设班级之间的比较,学校之间的比较,只给出一个参照标准,看自己的班级/学校/行政区域班级在标准之上或标准之下。可借鉴萝岗和天河的学业评价经验。

2.学生的基础数据从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获取。同时,系统开发必须注意安全问题,与信息中心协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平台上线后,由华南师范大学、教研院和信息中心三方协调数据端口的对接。此项工作由基教处黄大谷副处长协调。

3.过程性评价模块:过程性评价应简化,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评价,从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2015年的测试暂不开展过程性评价。

4.教师评语模块:教师评语包括主观评语和可供老师勾选的常用既定评语。

5.测试报告呈现:由华南师范大学凡细珍给出相关报告模板,并与教研院积极沟通,确定最后的定稿,提交给技术组进行具体开发。

6.平台性能要求:立足于网上测试,基于并发量3000人进行开发,但实际并发量视最终的服务器配置所定。同时系统需进行一定的美化改造,突出阳光评价的“阳光”理念。

7.手机端的开发:由于很多学生家长用手机的频率多于PC端,因此提供评价系统手机端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但鉴于时间紧迫及经费没有这方面的预算,手机端的开发暂延至明年进行。

8.平台的功能要具有前瞻性,体现新的评价理念。与会人员认为平台建设时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事实+数据”原则,评价者本身只根据事实进行描述,不做价值判断;数据的具体使用者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判断。

9.时间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的全部工作,提交正式平台供测试。

五、关于测试实验点抽样和测试的讨论结果

1.实验点的抽取:由华南师范大学黎光明老师出具实验点学校的抽样方案,提交给广州市教研院下发通知给各个区教研中心,各个区按要求将实验点学校名单上报给教研院。

2.实验点的总量与分布:按照实验点抽样方案,12个区各抽出10所学校,共120所学校,其中72所小学,48所中学。每个实验点按学号的单双号抽取学生,参加测试的学生数量为所在年级学生人数的50%,同时参加非学业评价测试和学业评价测试。

3.非学业评价测试:测试统一在网上进行,时间控制在一节课之内。具体的工作安排可参考深圳那边的《考务手册》,拟于11月份进行测试。考务工作由市教育局下发相关行政公文,由各实验点学校作为行政事务来具体实施,此事由基教处黄大谷副处长协调。

4.学业评价测试:初中在阅读素养、数学能力、生物、地理共四科,小学选阅读素养、数学能力,由广东省心理学会及华师负责开发提供上述测试卷,采用线上测试的形式。初步定于11月份进行测试。考务工作由市教育局下发相关行政公文,由各实验点学校作为行政事务来具体实施,此事由基教处黄大谷副处长协调。教研院需要协调成立六个学科审题组,每个审题组三个人,市区教研员各1人,学校骨干教师1人,审题组负责审查项目组广东省心理学会提供的试题和问卷,问卷主要反映学科学习的影响因素。开学第一周成立审题组。审题组第一次集中时间在9.22日阳光评价工作小组会议上讨论决定题型题量及考务要求等具体事项。

六、工作时间安排表

各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模块

工作任务

执行人

时间期限

1

量表研发

量表制定

刘旺、陈彩琦、甄霜菊

10月底前

2

身心健康硬性指标收集

石多多

10月底前

3

量表纸笔试测

心理学会、教研院

11

4

量表试测数据分析,筛选题目形成最终量表

黎光明

11

5

系统平台

平台建设

李珍炽、孔令峥

10月底前

6

测试报告模板

凡细珍

9

7

学生基础数据获取

教研院

9

9

测试实施

实验点的确定(抽样)

教研院

9月上旬(开学后)

10

非学业评价正式测试(系统平台测试)

心理学会、教研院

11

11

学业评价测试(纸笔测试)

心理学会、教研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