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召开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会

  

 

  

 

  广州市教研院吴伟东、黄彩燕报道,陈钦湖摄影 3月25日下午,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质量分析会议在广州市第六中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侯静敏,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朱华伟,和谭国华副院长等有关负责人,市教研院高中部各学科教研员;还有广州市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督导室主任、基础教育科(中学教育科)科长以及教研室有关人员;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所属高(完)中(含社会力量办普通高中)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高三级级长;局属中学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高三级级长等共850多人。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侯静敏主持会议。

  市教育研究院谭国华副院长受朱院长委托代表市教研院就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作了重要发言,他说:对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高考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综合测试(一)的统计,做质量分析有三大任务,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要围绕这三个任务来开展工作。一要把临界生找出来。不同学校的临界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只关注重本的临界生,有的学校只关注大专A的临界生。关于临界生是在2009年提出的,我们经过几年的尝试,在去年我们提出了临界范围。把总分划线后,得出来的临界上限和下限,在这个范围内的都属于临界生。每个学校把人找了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做微调。按工作目标划线,按全市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来划线,不是按最终目标来划线。我们的临界范围是按照近三年的模拟考。各学校按照综合测试(一)的分析报告,回去后把临界生找出来。第二个是把问题和原因找出来。我们现在做质量分析,不是谈取得多好的成果,关键看高考。现在是找问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怎么找,基于数据,反对拍脑袋,靠想象的来找。根据我们提供的六十项数据,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提醒大家不要只看平均分,这个数据只是基础数据 。单科的平均分再高,高考分不一定上得去,因我们的选拔是要评优。基于数据说话,找问题找原因,由市教研院提供的数据,学科统计数据、评卷数据、高考贡献率等,基于数据做事情。第三是要把增分策略定下来。我们应该不讲套话和空话,我们要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就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部钟阳主任就广州综合测试(一)考试情况及后阶段复习备考建议发表了讲话,他要求各区各校要努力用好一测的数据分析,从学校、学科、班級和学生个人等层面,深入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个正规和大型的考试,从每一个环节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情况。我们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实战,也希望学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我们希望通过高水平的检测、发现短版、查明原因(知识、能力、策略、身心、环境)、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这样的考试区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以便后阶段的备考更有针对性,提高上线的竞争力。要让学生自我诊断,发现薄弱环节,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如在生活安排、复习策略、应试技巧;在常考点、易错点、得分点之间取得平衡和突破。让考生学会知已知彼,在报考与招生趋势、考纲及其说明、命题指导思想、试题质量指标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学校在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个别学科“投入不足”, 二是个别学科“投入过度”, 这“单科滞后”和“单科冒进”都会影响到总分的提高,而高考录取最终主要看的还是总分上线与否。选择了“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和“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高考各学科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总分上线的贡献程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淡化单科均分,关注总分上线,形成正向合力”。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工作对象,特别是各条分数线的上线临界生的身上。倡导高考备考应坚持“总分优先”的原则。用好“贡献率”和“命中率”这两项指标可以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真正做到优选增分策略,用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增分效应。

  祝广州今年的高考在各区各校的努力下,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