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院长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术报道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院长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术报告

15-09-25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院长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术报(1)   15-09-25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院长作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术报(2)

      

    院办公室供稿 2015921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朱华伟院长在教研院中山四路院区八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学术报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全体人员共110多人聆听这个报告。

    报告会开始,首先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谭国华副院长向与会者介绍了朱华伟院长的学术造诣和开设该专题报告的重要意义。朱院长曾经当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高中数学教研员、中共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委员会书记、大学教授,他还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资深教练,在培养精英学生和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成就巨大,是我国数学教育界顶尖的人才之一。多年来,广州市在高考和课堂教学这两个领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主要瞄准的是中低端的学生群体,而中高端学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培养机制是比较缺乏研究的,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广州是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成立以来,朱院长把如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并在本学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工作要点中,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重要项目,它填补了广州市的空白。今天的学术报告可以看作是这项工作的动员报告。

在热烈的掌声中,朱华伟教授用热情洋溢、诙谐睿智和声情并茂的语言作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数学为例”的学术报告。朱院长首先从本人读数学奥林匹克研究生到承担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教练,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年)》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对该学术报告的背景作了介绍。我们曾经去调研,北京市有翱翔计划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上海也有相应的措施。目前,在省实、广雅、执信等学校有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对前10%的英才重视不足。然后根据他个人的体验,并结合古今中外专家和名人事例,提出培养高中学生拔尖创新成为人才,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自古以来从老子和庄子都很重视知识的积累。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古往今来国内外科技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成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有分析、有部分批判地充分吸收,把古代数学运算成果和现代计算机相结合。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拔尖创新人才必备的特点。哈佛大学的校长陆登庭说的:“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发展起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三、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倡导发现法教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四、树立献身科学的志向,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解数学难题本身就是意志品质的教育,当学生在解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面对挫折而锲而不舍,学会了赞赏微笑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到来后的全力以赴。五、鼓励文理相通,培养人文情怀。李大潜说过:为培养基础科学包括数学方面的创新人才,还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文理相通,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背一些诗词,懂一点琴棋书画,看若干部古典名著,对学理科的人来说,决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它不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的调剂,而且应该成为优秀创新人才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六、构建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科学家人文是大家认同的。丰子恺漫画寓意深刻。因材施教,对这些孩子做机械重复的,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朱院长以一句语重心长的话结束了精彩的报告:“我们做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谭国华副院长对该专题报告作了以下三点总结:第一,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品质?朱华伟院长归纳为:1.牢固的基础知识  2.求知欲和好奇心  3.文理相通、人文情怀;第二,怎样教这些拔尖的学生?发现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三,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地造就创新人才,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朱院长的学术报告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