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广州市高中生活动写作征文评比”的通知

关于举办“广州市高中生活动写作征文评比”的通知

 

    为推动广州市高中语文“活动写作”的深入开展,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品质,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语文学科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广州市中学生文联联合举办2013年“广州市高中生活动写作征文评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追踪《大城小议》,你议我也评”。具体操作如下:

一、 参加人员

广州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二、 参赛要求

1.学生四人一组,集体参加。

2.在附件中挑选一则或多则《大城小议》的内容,完成以下的写作:

1)  关注事件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或对该事件作进一步的跟踪调查,了解事件的发展情况,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自选题目,文体不限。

2)  像《大城小议》三位议员那样,针对以上所写的文章,自选角度,完成三篇评论,每篇评论500字以上,题目自拟。

3.  四篇文章组合为一征文,排在同一文档,文档名称为:学校名称+参赛学生名字。

4.  文档的页头必须标明:

   征文选用第×则材料

学校:×××××     

2013届高×级学生:×××  ×××  ×××   ×××

指导教师:×××      电话:×××××××××××

        5. 征文在630日前发至:hdxzzw@126.com

三、 颁奖

1.     学生征文奖

2.     教师指导奖

3.     20139月颁发证书

    四、活动建议

    教师在所在班级组织,与学生商量材料的选用和确定,提交的征文可以是学生的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教师指导筛选后的组合。

 

咨询电话:83568607       林老师

          81084297       黄老师

          18926260165    尹老师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语文科

                                                        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广州市中学生文联

2013426

 

 

 

附:《羊城晚报·大城小议》

 

第一则

质疑:拆真古董建假古董

主持人:林 圳

《广州市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上周获市规委会会议通过。然而,曾经为大小马站书院群做保护规划的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透露,目前的复建方案存在很大缺陷:曾位于大马站路周边的6处被拆除的书院,将被迁建到保留了多处书院的流水井片区,这将使流水井地区的书院群历史格局受到破坏

首先是不真实,其次是地方不够放。汤国华认为,流水井地区目前还保留着一些书院,现在应该不要动这个地区。如果将原来大马站被拆的书院也加入到流水井地区来,就改变了流水井地区的原有历史环境。让人感觉是拆真古董,建假古董

2011913日《新快报》)

三员议事:

建一百个广州塔之功    难抵毁一个马站之过

特邀议员   林琴西

大马站的书院群落久已零落不堪,如今又面临所谓移建。这对移出者是损害,对移入地是扰乱;其中的文化信息或流失或乱码。这是别样的毁灭。可以说,近20年对旧建筑的破坏,实有甚于百年战火。

爱护它,就应是原地原样的呵护,房子及其环境都应得到完整保存。不要把一个瓷瓶打碎了再黏合。

政府口口声声要保护羊城的文脉,何以理念与行动相格,承诺与后果相违?建一百个广州塔之功也抵不了毁一个大马站之过。

 

书院注定成输院

特邀议员   何龙

在寸土千金的广州,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建筑能让他们发财的商品房,书院不能为人们带来千金,注定要成为输院。书院被拆,一点也不奇怪。但迫于保护文物和古董的呼声压力,有人又要做出保护的姿态,于是总是在拆与保之间犹豫,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式的折腾,就是这种犹豫产下的怪胎。

与其催产怪胎,不如先行保胎”———改编《论语》的话,那就是: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乱拆者殆而!

 

文化古迹玩不起穿越

特邀议员   小乔

A地被拆除的书院,迁建到B地,看似两得其美,其实无异张冠李戴。就像把滕王阁迁到了珠江边,把五层楼挪到了上海滩。连文化古迹也玩穿越,物是保留了,魂却早丢了。

就在几天前,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温总理称,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对很多文物拆真建假的行为。当我们伫立在这些被穿越的古迹前,我们甚至都已无法分辨孰真孰假,分不清面前的是真实的历史古迹,还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第二则

批发市场管理混乱“杀机”四伏

主持人:林 圳

  由于“小悦悦被碾”事件,广佛国际五金城一下子“名满天下”,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恐怖之地”。惨剧之后,记者走访五金城,发现这里仍险象环生———货物堆放路上,车辆横冲直撞,路边玩耍的孩子与机动车擦身而过……

  专业市场交通管理的乱象,可以说是这场悲剧的另一个“杀手”。记者走访了广州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发现其中有不少市场与广佛国际五金城一样,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管理漏洞:货物乱堆放、道路狭窄、车辆乱穿梭、管理秩序混乱;为了生计,开设档口经商的父母都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但往往忙于生意而疏忽了孩子。专业市场内小孩子看管难的问题堪忧。     20111020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始而是乱哄哄的逐利所  终而是血淋淋的噬人场

特邀议员  林琴西

  “五金城”只是一个缩影———一个“全面市场化”的缩影。除了卖场之外,我们还看到一些机关学校的影子:只知利益,只有交易,只讲效率。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只剩纯粹的金钱关系。始而是乱哄哄的逐利所,终而是血淋淋的噬人场。

  请竖一牌,警示天下父母:爱护后代,孩子戒入!

 

环境是“帮凶”

特邀议员  何龙

  在“小悦悦被碾”事件中,环境因素被人们广泛地忽略了。在这样一个混乱恶劣的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乱象所分解。经验告诉我们,在杂乱环境里见到一个人躺在地上,有时会被误认为是乞丐或流浪者而被忽略。当然,路过小悦悦身旁没有伸出援手的18个人中,多数人应该是冷漠,但可能也有一些人是不明究竟。第二次碾压过小悦悦身体的司机,显然不是有意碾人,而是没有看到。这正好说明在混乱环境里,人的视觉也会混乱。

  环境是没有道德秉性的,但造成混乱环境的人,尤其是管理者,职业道德一定有问题。因环境混乱造成人命伤亡,又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要追究渎职的责任。

 

不幸的事件各有各的不幸

特邀议员  小乔

  因为小悦悦,市场的管理乱象得以凸显。其实,类似的乱象就在我们身边。看一看广州的濂泉路,下了多大的决心,依然收效甚微。还有那么多的不幸,大多数的不幸背后,都若隐若现地埋藏着这样那样的混乱。套用一句俗语,不幸的事件各有各的不幸。

  可悲的是,大多这样的混乱,都要等到悲剧的发生,需要以生命的沉重代价,才有可能得到稍微地正视。更可悲的是,当悲剧在时间中慢慢流逝后,一切混乱又恢复了常态,恢复成微澜过后的一泓死水。

 

第三则

潮店请你吃“便便”

主持人:林圳

  25日,广州首家“便所餐厅”登陆中山三路的地王广场,吸引众多时尚男女前去“帮衬”,现场火爆异常,一位难求。

 “便所餐厅”是台湾创始人王子维先生的另类创意,是他在蹲厕所看日本漫画机器娃娃时受到启发而萌生的有悖常情的想法。在广州这家店铺入口,装有一个高度大约两米的巨型马桶,每个包间外观都像厕所,餐厅的饰物也都是马桶、便池等造型。顾客需坐在马桶上享用马桶造型装着的食物:“黄金便便条”、“便所大便泡芙”、“马桶一号”等。

  一对年轻情侣在这里就餐很是兴奋,表示“吃屎”的感觉还不错。而街坊王伯则表示,这是商家在搞“噱头”,会造成令人恶心的感觉,自己不会来这里消费。   

 20111026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自虐的口味是会越来越重的

特邀议员  林琴西

  这个台湾老板的“屎桥”(坏点子),实源于日本。日本那么多好东西不学,偏要学吃屎?

  中国人向无此好,除非抢救中毒病人,以催吐法———“灌以粪汁一瓯”,吐!除了催吐,就是骂人,北方人说:狗改不了吃屎!南方人说:此人食屎屙饭!

  食屎分真食与假食。假食者,属精神性自虐。但自虐的口味是会越来越重的。怕发展下去,将有人真以厕所为餐厅,而吃饭反成了他们的催吐法。

 

让人恶心死了就是你的错

特邀议员  何龙

  “吃屎”的感觉还能不错,证明了当今社会不但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变了,连人的品位也大为不同了。以丑为美、以臭为香、以脏为洁……这种趣味的哗变如果仅仅是个人偏好,即便你在私下有吃真大便的喜好,那么上帝都拦不住;但“便所餐厅”开在车水马龙的地王广场,就难免向过往的公众招摇,那么,这样公然宣示恶趣就不是纯个人癖好了。

  ———你让人恶心死了,这才是你的错!

 

“主题餐厅”偏离了主题

特邀议员  小乔

  《庄子·齐物论》曰:“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人好吃谷肉,麋鹿好吃草,蜈蚣好吃蛇,猫头鹰好吃老鼠,到底谁吃的最好吃呢?庄子意谓万物各有所宜,各有其正味。狗不必改其吃屎习性,正如人却不能以屎为食。

  只是,偏有人不信此邪。史载,明朝有位老兄,喜粪中芝麻,杂米煮粥食之。又有人好食臭虫,卷饼而食。更有某人爱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乃至常鞭人遍体鳞伤,好长出些“鳆鱼”来供他享用。

比起上面的异食癖,马桶餐厅不过一个噱头,小巫见大巫。以猎奇为噱头,新奇感一过,卖点便成了死穴。所谓的“主题餐厅”,往往偏离了饮食的正味、主题。

 

第四则

珠江新城少了广州的味道

主持人:  林圳

  近日,挪威驻广州总领事安佩得投书《新快报》,谈驻穗三年半的感受,颇耐人寻味———

  “广州很大,文化多元,让人感叹之处无处不在。在与中国朋友交流时,曾谈到为什么中国人似乎更喜新厌旧。当我告诉他们,我出生和成长在奥斯陆———一座建于1908年的城市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替我惋惜,为我竟要在如此旧的一个城市捱上那么些日子而不平。

  在广州,有人说老房子要得到保护,有人则称他们不会住进这样的老房子。我认为保留与否应该取决于所有街坊的意愿。我更乐见广州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辟出更多公共空间。

  珠江新城的高楼大厦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这里却少了属于广州特有的味道,人们在此肯定不会有到户外打打麻将的想法。”  

                                                   20111116日《新快报》)   

 

三员议事:

让市民觉得舒服,就“中”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打开一百多年前外国人的旅华纪录,像《广州番鬼录》、《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他们都会慨叹我们城市面貌的不变与人心的喜旧厌新。今天安佩得先生则感叹我们喜新厌旧、城市一味趋新。一百年间,可谓两个极端。

  中国如钟摆,什么时候回到一个“中”值?而这个“中”的点又在哪里呢?当我们摆脱了新、旧之争,中、西之争之后,才可以“允执厥中”,这个中,就是让这个城市的市民觉得舒服,就像河南方言所说的———“中”!

 

有美感的城市才能搞衰老

特邀议员  何龙

  珠江新城作为新城,其规划就一个“乱”字可形容。古朴让人怀旧,现代也可以让人赏新。问题是无论古朴还是现代,都应有理念,有灵魂,有让人心旷神怡的视觉元素。可是珠江新城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章,楼无排列组合,路有闪腰断头。从远处看珠江新城全景,看不到任何秩序。

  有设计理念和整体美感的城市才能越老越好。像珠江新城现在的格局,恐怕会未老先衰。

 

以崇高的名义吞噬生活的味道

特邀议员  小乔

  听到领事先生的一番话,规划者们会有所悔悟吗?当然不会。如此简单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明白,而且,领事先生奥斯陆的家,他们一拨接一拨地都专程去“考察”过了。但他们压根就不会去为庸常抽象的“广州味道”动心思,他们规划的,是炫目的经济收益,是辉煌的政绩工程。为了这些崇高的目标,“打麻将”之类玩物丧志的东东,无疑是必要的代价。

  少了广州味道的,绝不只是珠江新城,也绝非广州独有。轰轰烈烈你追我赶的城市竞赛,正在把每一座城市中残存的生活的味道一点点地规划、吞噬掉。

 

 

第五则

地铁朗改塱 一字花千万

主持人:  林圳

 

  “西朗”改“西塱”,或花掉上千万元。23日,苏泽群常务副市长接听热线时,荔湾区西塱麦村的村民麦耀洪反映,希望地铁公司尊重历史文化,给“西朗”站的“朗”字加上“土”。

  地铁公司多年前征收西塱麦村的菜地建设地铁,但一号线开通时,该地铁站被命名为“西朗”站,与“西塱”的“塱”字不一致。麦耀耀为此向地铁公司反映。得到的回复说,地铁公司开会讨论,改名需要花费1000万元,所以不修改。

  听完麦耀洪的建议,苏泽群说,地铁站名称的修改不像西塱村名和西塱污水处理厂名字的修改那样简单,它涉及整个地铁电脑操控系统和所有线路指示牌的调整,花费巨大。

  (20111124日《新快报》)

 

三员议事:

一名之立,自有千秋

特邀议员  林琴西

  一字千金?一字千万金!如此大的代价不应怪西塱村麦先生的较真,而要怪地铁公司对地方文化的轻视。地铁对此事起码也要道个歉。

  地名如人名。就像王濬不能写作王浚,翁同龠禾不能写作翁同和一样。更何况朗和塱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字。一名之立,自有千秋。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与历史因缘应该永远受到尊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轻易篡改地名用字的野蛮事不能再做了。

 

一字千万?请现“账本”!

特邀议员  何龙

  “西朗”变“西塱”,据说是因为当时电脑里没有“塱”字。这不应成为理由。想想看,如果是某个大领导的名字在电脑里找不到,人们肯定会废寝忘食深更半夜火烧火燎加班加点地造字,决不会用同音字或近形字替代。

  改一字要花千万元?这话若真,不改也罢;这话若假,那就忽悠百姓,欺骗良民,恶莫大焉。空口无凭,请相关方面拿出要花一千万元的明细账来。

  

万千之费,可不慎乎?

特邀议员  小乔

  一字何止千金,竟已值千万金!改一字就要花费上千万元,真不知何以如此昂贵,又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正吓死人啊。

  不过,果真耗费如此巨大,那就更值得相关方面好好警醒,凡事不可不慎重呀!譬如取名,就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万不可半途又去折腾“朗”、“塱”之别,弄个废旧换新。换个字就要千万元,那要是换个别的什么,大概就更是万万、亿万了,这都是纳税人白花花的银子呀,可不慎乎?

 

 

 

第六则

海心沙公园明年有望免费

主持人:林圳

广州市城投集团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关于“负债千亿、靠变卖资产度日”的传闻,并顺带透露:海心沙公园将在东西区确定经营思路并完成建设招商后,取消门票收费。这一愿景预计于明年年内实现。

一年前,广州市物价局复函广州市城投集团,审核通过了该集团旗下的海心沙亚运公园门票价格,具体为白天票每张20元,夜间票每张30元,白天和夜间的分界线为每天18时。市物价局表示,该价格将作为最高限价,试行一年,一年后再进行评估并制定正式价格。

城投集团27日表示,海心沙东西区的重建及招商经营工作争取在明年年内完成,一旦东西区运营走上正轨,海心沙即将免费向市民开放。(20111228《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一则以喜 一则以忧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海心沙将要免费,听来可谓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所喜者,何需细说,还海心沙于民,这是合乎理、顺乎情的事。但所忧者,将来海心沙成“一碟斋”,维护乏力,设施一年更比一年旧,容颜一年更比一年残。当年的风华,只成追忆。

如果没有对海心沙维护的目标责任,没有规定政府与公司对此如何分担费用,那未来海心沙,就将成一个匆匆一瞥的幻象。

 

 

广州应该向杭州学习

特邀议员 何龙

海心沙公园是广州亚运的遗产,也是广州人的特产,一开始收费时,就有不少人表示反对。

在杭州,公园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连西湖这样著名的风景区都免费向公众开放。有人认为西湖免费一年要损失很多的门票收入,但杭州人则说,把全国的游客吸引过来,这个收入更多。西湖免费,一些收费时不想进去的游客,现在进去了;进去一般都要消费,这叫有失有得。当然,我们不能事事都算经济账,还要算算名声账。在这点上,广州应该向杭州学习。

 

 

这个“有望”其实很难

特邀议员 小乔

仅仅还是“有望”,究竟能否免费开放,其实变数远大于定数。因为该负责人的原话中,免费开放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如果明年能完成招商及改建工程,东西区都可以对外营业”,之后才是“有望”,这样的“有望”,难道不是让人感觉其实很难有望吗?

海心沙是举国举城办亚运催生出来的最大明星,换句话说,它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免费对公众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凭什么反过来设定种种条件,一拖再拖?

 

第七则

改地铁站名开发旅游未必可行

主持人:高琏珩

地铁六号线“越秀南站”将更名为“团一大广场站”。日前,市民政局地名办正式发出公告,确认这一更名决定。此消息立即在网友中炸开了锅。认为这一更名决定事前未充分咨询民意,而且团一大会址不太为人熟悉,难以起到指向作用。记者在新浪微博搜索“团一大广场”,发现网友们对此几乎是一边倒地质疑。

为了探究“团一大”在市民和游客中的知名度,记者连续两天前往团一大会址纪念碑所在的东园一带,发现知晓团一大的周边街坊甚少,专程参观这一旅游景点的游客也不多见。有专家认为,如果是为了开发红色旅游人文景点,仅仅靠改个地铁站名是不足够的,而作为交通枢纽的地铁站在指向性和服务性方面也未必需要以景点名字命名。

                                             20121 23 日羊城晚报)

 

这一改名 真个是名不正言不顺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有人问我,什么叫“团一大”,我糊里糊涂,心中只有“一大团”!

我相信十个广州人九个半不知“团一大广场”,硬要将越秀南站改叫“团一大广场”,我想起了“林副主席”的“四个第一”。我看改名倡导者也搞“四个第一”:

政治第一,而不是实用指南第一;红色旅游第一,而不是绿色出行第一;长官意志第一,而不是约定俗成第一;意识形态灌输第一,而不是便民利民第一。

总之,这一改名,真个是名不正言不顺。任何逆民意而动的举措,都注定是短命的。

 

三员议事:

“团一大广场”在哪里?

特邀议员 何龙

如果不是看到地铁6 号线“越秀南站”要改成“团一大广场站”,我还不知道广州有个“团一大广场”。从人们一边倒地反对改名的情况看,许多人与我这个老广州一样,对“团一大广场”不甚了了。

地铁站取名, 首选应该考虑能给乘坐者以明确的指引,这就要求所取之名能代表这片区域,乘坐者一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就明白他在何处。而目前还没什么知名度的“团一大广场”,起不到“定位”作用,乘客从这里下车,搞不清是在芳村还是在员村。

地铁站名字涉及千万人和百十年,还是应该征求一下民意。

 

给每一座地铁站都安上一个红色的名字

特邀议员 小乔

一个多月前,有市民拨打市长热线,提出希望把现有地铁1 号线“西朗”站站名改回为“西塱”。苏副市长在答复时称,改一个字花费将在上千万元,耗费巨大。

可话音刚落,这边却要冒市民之大不韪,将好好的“越秀南站”来更名,其间花费纳税人的钱又该如何计算?

也许,在有关部门看来,更名为“团一大”的社会效益是不能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那我提一个建议,干脆好好地挖掘考证一下,将每一座地铁站都安上一个红色的名字,给大家好好地补补课。不习惯没关系,慢慢就习惯了。

 

第八则

拾金不昧可获10%奖励

主持人:林圳

刚在广州,拾金不昧或将有实质奖励!正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提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在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者。

对此规定,市民可于219日前向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提出意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警员认为社会应鼓励拾遗者将拾获物品交给招领机构。考虑到拾得者首先要妥善保管物品,还要打电话找寻失主、将拾物交到公安机关,拾得人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应有报酬请求权。遗失物的所有权人、遗失人,应向拾得人支付相当于遗失物价值10%的报酬。                                           2012212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孔子都鼓励做好事得报酬

特邀议员   林琴西

在近几十年来,在道德上唱高调是容易,唱低调难。但论高难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倡于战时,难行于平日。

孔子有两个小故事,都是鼓励做好事得到报酬,而不希望高调渲染“做好事不留名”,将利己寓于利人之中,才使得利人行为有更多的动力。

从大公无私,转变到以小私推动大公,这是花了几十年才悟出来的智慧。

 

道德境界与道德要求

特邀议员   何龙

社会道德境界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应该是同步的。道德境界不高,道德要求太高,结果将是无德可求或者是少德可求。对“拾金不昧”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也许会使更多的失物归还原主。《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将给拾金不昧受奖者提供“道德发票”。不要物质奖励者,他们还是会获得精神奖励———他们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把人还原为普通人

特邀议员   小乔

奖励拾金不昧,由来已久。明律《户律·钱债》:“凡得遗失物,限五日内送官,官物还官,私物召人识认,于内一半给予得物人充赏,一半给还失物人。如三十日内无人识认者全给。限外不送官者,官物坐赃论,私物减坐赃二等,其物一半入官,一半给主,若无主全入官。”奖励无关道德纯洁与否,而是道义的肯定与激励。

不是每个拾金者都是道德完人,或是舍身饲虎的佛祖,这样的规定,是常情常理的回归,是本性的回归,是把人还原为普通人的司法建构,一句话,是常识的回归。亦可见,回归常识何其难!

 

 

 

 

 

 

 

第九则

楼顶禁广告,“中信”拆不拆?

主持人:林圳

 

上星期市规划局公布的《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范》》将于41日开始执行,严令禁设楼顶广告和招牌。

在林立的高楼中,中信大厦83层楼顶上的“中信”两字,算得上是广州最高的招牌了,这两个字是否在41日后“寿终正寝”?

居住在中信周边的市民及上班族表示,商业中心区的招牌虽然惹眼,但是对商家来说也无可厚非,只要在保证建筑安全的情况下,拆除与否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坦言,《规范》虽然新鲜出炉,但仍然存在若干盲点,“中信”招牌的合法性界定即在盲点之中。       2012220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为政之道,不碍生意不窒生机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我对一刀切的东西历来是极怀疑的。

在超高的楼层,风力过大,以安全计,禁!我赞成。在文化遗存建筑集中的区域,以观瞻计,禁!我也赞成。但在商业区,在珠江两岸,广告正是广州这个商都不可或缺的元素,既是生意,也合观瞻,禁之何益?出之何理?广告也可以是文化,其中的创意,比假古董不知强多少倍。

广告就是生意;既意味着生意兴旺,也意味着生意盎然。为政之道,不碍生意,则不窒生机;区别对待,有收有放,这才叫水平。

 

前面失误,后面埋单

特邀议员

何龙

城市建筑楼顶能不能立广告牌,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应该早有预案。因为没有预案,等到楼顶广告牌林立后,再来下令清除,导致劳民伤财,这实际上是前面规划管理失误,让后面的人埋单。

现在,哪些广告牌要拆,哪些不要拆,将遇到诸多问题。如今要清除楼顶广告,就遇到“中信”牌子拆不拆等问题。如果把这种问题提前交给大家讨论后再行公布,执行过程中就会少些盲点———科学决策,为什么就如此难于付诸实践?

 

规范不是削足适履

特邀议员

小乔

在灰蒙蒙的广州,常常都是依赖高高的“中信”招牌确定方位,好端端的何以喊开拆?似乎管得也忒高了吧。人家的招牌是建楼时就设计好的,也没碍人观瞻,也不见扰民投诉,怎么突然就立个规定,削足适履,要人统统穿进那只蹩脚的小鞋里?

规范不是削足适履,城市也不是按照长官意志生长,不能按照某个部门规划齐步走。城管、工商、规划,都有数不胜数的民生棘手难题摆在面前,就别总是好高骛远了。

 

 

 

第十则

春季是广州的民俗季

主持人:林圳

一连7天,广州黄埔区都在展演民俗文化活动。5日,是波罗诞的正诞日,南海神的五个儿子这一天都要给老爸庆贺生日,俗称五子朝王

今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被首度整合进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升级为一个省级节庆。据说,这给广州其他区市很大压力

进入春季,广州各个区的庙会接连不断:从越秀区刚刚办完的广府庙会,到正在举行的黄埔区波罗诞庙会,再到不日启幕的荔湾区北帝诞(农历三月三庙会)。各个区暗中角力,寻找噱头,争取让领导与群众两头都满意,都怕既输面子,又输里子。而老百姓也乐见这样的竞争态势:不仅民俗文化得以承传,越搞越大,而且也实实在在给民众找到了乐子

                                        201235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文化活动背后的文化贫困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承平日子,略有闲钱,就喜欢将一些旧事体当新意思来玩玩,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往好里说,叫承平气象;说得不好听,还是掩不住文化贫困,玩不出多少新理异态。这令人想起八十年前陈济棠时代的广东复古运动

当然,复古风、循旧俗,比强硬移风易俗好。但玩文化最忌一窝蜂,搞竞赛;习俗变味,优孟衣冠,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太缺少文化含量,更缺少文化创造了。

光复旧物固然重要,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更重要。

 

文化复古之风越刮越烈

特邀议员  何龙

尽管民间文化自有存在与发展的理由,但如果庙会被提升为省级文化并成为争先恐后的活动,还抢了现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风头与风光,这就值得人们警惕了。

如今,文化复古之风越刮越烈,连庙堂都升级为大堂了。两相对照,说明新文化不太受人待见,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这是新文化的悲哀与耻辱。

 

民俗流注于每一个季节里

特邀议员   小乔

没有统一的宗教意识,民俗活动正弥补了人心的这一空缺。想起小时候家乡的嫁娶婚俗,新娘子从开脸、谢亲到出门,至少要准备上三天时间,繁琐的礼仪营造的是一种婚姻的神圣感,不似今天的闪婚一族,来得快去得也快。

学者周作人说,民俗反映社会的本质,民众最本质的诉求都凝聚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因此,民俗不只在相互比拼的几场盛大活动中,也不只在某个特定的季节里,它流注于生活的每一天,流注于每个人追求快乐幸福的日子里。

 

 

 

 

 

第十一则

不重视清明节等于不孝?

主持人:林圳

清明节期间,传出一种说法:“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重视清明节,其实是一种不孝。”

说这句话的是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他认为清明节更重要的意义是家族团聚,有必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广东人不叫扫墓,叫拜山。这个‘山’就是敬重,山坟如泰山,有恩重如山的意蕴。”曾应枫说。

“我们有句俗话说‘等拜完山再说’,就是说什么事情都要为拜山让位。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重视清明节,其实是一种不孝,”曾应枫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祭拜一下祖先,然后吃个饭,还是很必要的,我们国家从2008年开始把清明节设定为法定假期,也就是为了弘扬传统节日。”

201243日《信息时报》)

三议议事:

 

孝亲,贵乎内心,贵乎平日

林琴西

曾主席的意思,好像要把清明节当“孝亲节”来过。其实,春秋祭扫,行敬先之礼;晨昏定省,尽孝亲之心。敬礼与孝心是微有区别的。一个孝字,更在每日细节,和颜悦色,无微不至———知解父母之忧,知惧父母之年,是为孝也。

而后儒之被人诟病,还在于礼过其心,形式抹杀内容。近代学者汪东《寄庵随笔》有故事:旧时无锡每年有“报娘恩节”,届其日则群集歌舞,其内容均为劝孝。一无赖子急欲观场,其母年老手慢,未能及时备餐,子大骂:“老鬼找死,我要去‘报娘恩’,还不快快做饭!”其节何用?孝亲,贵乎内心,贵乎平日。更切莫学西方,一年360日,只过一天的“母亲节”!

 

岂能一聚定孝逆

何龙

尽管常回家看看能给亲人带来温馨,但能否经常回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更取决于工作、经济、交通等状况。春节大团圆已经造成举国大挪移,使交通和经济压力暴涨,如果再要求清明节都回家团聚,游子们还能伤得起吗?

孝顺与否关乎心理距离而非生理距离。有些人亲人在世时天天在身边却不孝顺,当父母去世后,清明节哪怕搞再多再大的纪念仪式,都无法补救亲人生时的痛苦和遗憾。一聚定孝逆,此说不“清明”。

 

孝不孝,只能问自己的良心

小乔

孝,是内心的一份敬意,没有统一的标准,孝不孝,只能问自己的良心。可以齐衰三年,也可以鼓盆而歌。笔者的江西老家,上坟一般就选在除夕而非清明;广东清明拜山蔚为壮观,但祭品可以有“二奶”,有摇头丸,行山上坟也尽可嘻哈取笑,在外人看来,似乎难言虔敬。

不重视清明就是不孝,那不重视除夕,不重视中秋呢?有学者认为,过于执着于家族宗法的一套制度,恰恰阻碍了现代化的转型。无论如何,全面地弘扬或一味地否定,都是极其危险的。

 

 

第十二则

提到广州性格,你会想起谁?

主持人:林圳

提到广州文化、城市性格,大家第一时间想到谁了?年轻人可能会选周笔畅,另有一些人则选廖冰兄。

提到一个人,往往会想到一座城市:比如,北京有王朔,上海有韩寒,天津有冯骥才,凤凰有沈从文,丽江有宣科……策展人周鲒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度,廖冰兄是广州的“精神力量”与“道德高度”。

有论者称廖冰兄虽然已经逝世,但的确足以代表广州城市文化性格,“廖冰兄比韩寒更深刻、更有活力、更有现代意识”。

2012411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代表广州性格?不是冰兄性格!

林琴西

真是荒唐!说王朔代表北京,韩寒代表上海,冯骥才代表天津,无论这些人有多值得佩服,这样说都在矮化这个城市。我想,以冰兄这样的常以自讽来讽世的智者,闻此不虞之誉,他一定会瞪起那双金鱼眼:我只代表我自己,叫白切鸡去代表广州!

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历史的城市,断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代表的。就算说,让先贤祠中的七十二先贤代表巴黎,我仍然期期以为未可,他们能代表巴黎之英,难代表巴黎之凡;千万平凡的市民,他们可以被先贤们的精神所照耀,但决不被先贤们的精神所笼罩。

 

广州需要改变文化的价值取向

何龙

一个城市的真正名片,不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不是它的GDP,不是它的物质生活,而是它的文化。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真正有影响的文化作品和文化名人。这种作品和名人应该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品格。在广州,廖冰兄在这两方面都是佼佼者,只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推介。这说明广州对名人名作的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有问题,将误导价值追求。

 

别总想为城市找“代表”

小乔

一个王朔,一个韩寒,能代表千年历史的京沪两地文化吗?为什么非要找一个人来代表一座城市?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找代表、典型或榜样?

独领风骚如苹果公司,也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容不得稍有停滞。城市的文化发展又岂能永远啃着某一个人?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代的才人共同营造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品格。

冰兄老再深刻再有活力,也没有必要无限拔高去代表一座城市。一旦成为“代表”,很可能被供之于庙堂,反而少人亲近。提到一座城市,就想起某个人,还不如提到某个人,就让人联想到这座城市。

 

 

 

第十三则

“凌志哥”坚辞“全广州的感谢”

主持人:林圳

6月初,广州的媒体最想找到两个人:一是“黄衣男”,一是“凌志哥”。为了找到他们,某媒体不惜用反义词逼他们“就范”:“通缉令”。

如今,“黄衣男”周冲被媒体“托举”出来,接受了天河区5万元的慰问金,并被树为好人的典型;而“凌志哥”始终不肯露面。

“凌志哥”与打工仔贺小平素不相识,肯于出钱8000元救他的命,只有医院急诊科担架员老高知道“凌志哥”的电话。老高受某媒体的怂恿,打通“凌志哥”的电话,第一句便夸张地说:“全广州人都感谢你,都想知道你是谁。”但后者交代老高,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你们好好照顾贺小平,“钱不够了跟我说,但不想让别人找到我”。

2012611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泰山超人降临五羊城

林琴西

“凌志哥”与“黄衣男”,就像泰山与超人,突然联翩降临我们这个城市,为我们带来阳光雨露,照亮和滋润着我们久渴久阴的心田。

他们一个做好事不留名,一个好人得好报。前者体现了行善的纯度;后者将有利从善的广度。“凌志哥”有点像子贡做好事而不受赏,“黄衣男”有点像子路救人而接受赠牛。

孔子是更赞赏“子路受牛”的,因为这有利于众人仿效。孔子更着眼于建设一个“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与社会机制。

 

“凌志哥”让人不仇富

何龙

在 “黄衣男”是个普通的打工者,普通打工者做好人好事还算比较多见。相对而言,开凌志车的“凌志哥”通常是有钱人,又通常出现在“负面新闻”里,因而做好事的“凌志哥”显得难能可贵。这么说常常会被视为戴有色眼镜看人,严重点,会被视为“仇富”。可是,不是人们仇富,而是仇不公,仇为富不仁。好印象是要靠累积的,像“凌志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自然就不仇富了。

 

不妨尊重做好事不留名

小乔

因为有过旁观冷漠,还有讹诈,今天的路人相助便令人格外动容。是他们,一个个“路人”,一次次举手之劳,把爱和人性的光辉传递给了这个世界,温暖了我们。寻找,是人们的一份感恩。

只是,善良的动机却未必有良善的结果。客观而言,对好人的寻找,对榜样的渲染,也难免带给他们烦扰。救起小悦悦的阿婆如此,“凌志哥”的担忧不无道理。钱钟书说,鸡蛋好吃,不必问是哪只母鸡所生。或许,尊重好人的意愿,给他们做好事不留名的选择自由,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感恩。

 

第十四则

政务微博不要做“僵尸”

主持人:林圳

政府有时也跟风,什么潮玩什么。去年1219日,广州政务微博群在新浪、腾讯开通,20多个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官方微博集体亮相。618日是广州政务微博群上线满半年之日,微博运营好坏足以区分高下。

有部门半年勤发微博近万篇,“广州人社”半年仅发24条微博,平均每个月发布4条,为广州政务微博群中发布数最少的一个,堪称“僵尸微博”。各部门微博问政渠道的畅通程度也初步显现———有的互动频繁,有问有答;有的则从不回复网友留言,与在官方网站发布信息无异。

不少网友感叹,官博质量如此参差,广州离“微博问政”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012619日《新快报》)

三议议事:

微博不如衙门鼓

林琴西

从周代一直到清代,衙门前都设有所谓“登闻鼓”,让老百姓可以击鼓鸣冤,但鼓不可轻敲,其实形同虚设。后来有了电话,开通市长热线局长热线,也是十打九不通。现在有了微博,似乎一下子实现了 “官民零距离”,家家得以与政府相接,情况又当如何?

从登闻鼓到电话再到微博,技术上不可同日而语,但效果上可能今不如昔。为什么?鼓,尚可以小叩小鸣,大叩大鸣。而遇到“僵尸微博”,哪个键可以点死回生?!

关键不在门外之鼓,不在网上之博,而在衙门里的官,看他是由谁选,向谁负责的。

 

官方微博是机构的形象之一

何龙

微博越来越成为机构获取信息、了解民意和沟通民众的重要工具。它以即时性与真实性获得大众的青睐。现在有些机构迫于领导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纷纷开起了官方微博。但许多微博的具体操作者不谙微博这种新媒介的特性,让它变成了值班者的私器;或者只想“我开故我在”,使它成为网上的一个空洞的档口和摆设。

官方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机构的公众形象,也反映了机构的用人水平和管理水平。“僵尸微博”的机构基本上不可能是活力机构。

 

“僵尸微博”与“僵尸心态”

小乔

占着茅坑不拉屎,这样的恶习,毫无悬念地从现实传染到微博。据调查,在数万个政务微博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甚至成为毫无生命体征的“僵尸微博”。一哄而上,尔后不闻不问不互动,绝大多数的政务微博,走着同一条路。

同一条路,镜像的是同一种心态与生态。微博是一面镜子,无一遗漏地照见了现实政务中的种种病相。在僵尸微博的背后,潜藏的是更可怖的漠视民心的僵尸心态。

 

 

 

第十五则

羊城通纪念卡不退押金

主持人:林圳

  不知经过多少人、多长时间的呛声,羊城通终于可以退押金了。然而,能退押金的只是普通卡(即押金卡),各种纪念卡既不能退卡,也不能退押金。这让街坊有一种被蒙骗的感觉。

  纪念卡与普通押金卡大小形状无异,只是在卡面上印有麦兜、hello kitty、叮当猫等各种可爱的动漫造型,售价30元。据说这30元只是卡本身的价格,里面不含20元押金。店家更倾向于出售纪念卡。

  律师朱永平认为,纪念卡价格已经严重脱离卡片的价值。由于大量发行,收藏价值不大。也就是说,纪念卡的制作成本加上所蕴含的意义成本是要远低于售价的。羊城通公司实际上是以发行纪念卡的名义,变相地收取了大量押金

                           (201289《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垄断性该

特邀议员  林琴西

  羊城通公司就是一头食肉兽,噉肉而肥,历来咬住押金这块肥肉不肯放,贪婪成性,嗷嗷有声。后经社会舆论反复抨击,才很不情愿地吐出了那笔显性的押金。而纪念卡的隐性押金,则仍在咬住不放。

  要一头食肉兽良心发现,将咬在口里的肉吐出来是很难的,解决之途只能靠,阉掉了这家公司的垄断性才真有希望。总之,垄断一天不除,市民的公平消费,就一天难以实现。

不要盯着没钱人的钱

特邀议员 何龙

  用羊城通的人大多是乘坐公共汽车的人;乘坐公共汽车的人很少会是有钱人,可是为什么总有人把眼睛盯住没钱的人?

  我想普通百姓的钱包被盯上,一是因为这些人好欺负。富人能用钱买到很多东西,包括权力,因此他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穷人则相反。二是单个穷人的钱虽然不多,但人数多,积在一起,数量就十分庞大了。

  人老实,数量多,自然就成为盘剥对象了。

  

鹭鸶腿上劈精肉

特邀议员 小乔

  元代有无名氏散曲《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如是说: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如今,这种比喻竟成现实。与民争利锱铢必较唯恐遗漏,于出人意料处找到可揩之油可拔之毛,贪而至于鄙,至于残,真是亏老先生下手!

  出路只有一个,即打破其垄断经营。比如手机、银行卡都能刷了,才可能拥有博弈的权利。

 

 

第十六则

孩子:去公园荡秋千要交钱

主持人:林圳

  市长的愿望一向是好的,但老百姓对照现实,却发现有点“苦逼”。

  陈建华最近表态说:广州要力争建成13个儿童公园:市里建一个高水平的,12个区市再各建一个。

  老百姓发话了:建那么多儿童公园的初衷当然好,但现有的公园所有游乐设施都收费,要建的那13个儿童公园会不会最后也像现有的公园一样,变成敛财的工具?

  随便举个例子:天河公园设有十多个游乐项目,每项收费在510元之间不等。玩次自控飞机,每人每次要交15元。10元一次的碰碰车和翻滚飞车,每次只能玩几分钟。所有收费项目,大人小孩都要交钱。

  有更夸张的,在流花湖公园,孩子玩次荡秋千也要交钱。童年那点快乐,难道都要用钱来买?

                                                      2012817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对比两个儿童公园

特邀议员   林琴西

  近几十年来,广州先后有两个儿童公园,一个是1958年开放的中山四路儿童公园,一个是2004年开放的人民南路儿童公园。前者可以说对得起六七十年代的儿童,后者就真有点对不住新世纪的儿童了。

  儿童公园的建设本无关政绩,也无关形象,只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就已经够了,广州儿童就一定有“不大远,不用钱,益身益智的乐园”。

 

只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特邀议员  何龙

  我们曾经有一个羞于谈钱耻于谈钱的年代。这个年代有一天“幡然醒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狂奔。从医院到学院,从官场到情场,从公路到铁路,从法庭到家庭,从展览馆到殡仪馆,从幼儿园到游乐园……金钱的身影与气味无处不在,所有的价值都能变成价格,所有的豪迈都能折服于买卖。金钱的嚣张似乎是对压抑的报复性反弹,这样的报复性反弹假如不加约束,我们终将被金钱所奴役。

  金钱可能是万能的,但只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快乐,迷失在飘荡的秋千上

特邀议员   小乔

  一片废墟,你还有可能自由涉足,一旦建成了公园、游乐场,那就是“有你没钱莫进来”。李白有诗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东坡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可惜这样的好时光不再,如今,清风明月何止要用钱买,且非钱多多者绝不能买。

连一架免费的秋千都容不下,都被资本割据,人们怎能不担忧新建公园的敛财?快乐,迷失在飘荡的秋千上,迷失在翻转的摩天轮,正如“家”,迷失在一套套昂贵的房间里。

 

 

 

第十七则

天河路:教授轰你没文化

主持人:林圳

    天河路商圈最近很热闹:前有建空中连廊之议,近有搞嘉年华之念,但令商圈大佬们想不到的是,日前,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指斥该商圈一味赚钱,只懂收租,没有文化。

陈海权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偌大个商场,竟然买不到一份报纸,买不到书,买不到杂志,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商圈?”他解释说:缺乏“文化”元素,并不仅仅因为买不到报纸。书刊杂志只是显性文化之一,但是可以承载和体现隐性文化。天河路商圈近几年爆炸式的发展给大佬们带来无尽的利润,但该商圈仍处于“出租收租金”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在塑造文化、保证可持续发展上进行投入。

                                                    201285日《新快报》)   

 

三议议事:

商圈的形态是谁决定的?

特邀议员   林琴西

     一个商圈做什么生意,不是教授决定的,几乎也不是商家决定的,而是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消费者,才有什么样的商人,然后有什么样的商圈。

教授要商人讲文化,就像商人要教授讲生意一样,都是迫和尚讲发型,强人所难啊!在商言商,只可以就着文化寻商机,切莫离开商机谈文化。毕竟,杀头的生意有人肯做,赔本的生意是没有人肯做的。

 

与广州人谈文化,广州人哭了

特邀议员   何龙

    与底特律人谈汽车,底特律人笑了;与西雅图人谈飞机,西雅图人笑了;与洛杉矶人谈电影,洛杉矶人笑了;与维也纳人谈音乐,维也纳人笑了;与威尼斯人谈水城,威尼斯人笑了(现在北京人也苦笑了);与纽约人谈金融,纽约人笑了;与巴黎人谈时尚,巴黎人笑了;与香港人谈商业,香港人笑了;与北京人谈政治,北京人笑了;与上海人谈小资,上海人笑了;与广州人谈饮食,广州人笑了;与广州人谈文化,广州人哭了……

 

不必涂抹文化口红

特邀议员  小乔

    什么叫有文化?只有书、报纸和杂志才称得上文化?可没有报纸、杂志的年代,却曾是最有诗意最有文化的年代。何况,天河商圈拥有广州最大的购书中心,太古汇里还有最文化的“方所”,天河城里也有不小的书店。如果说天河路没文化,那广州哪里称得上文化呢?

既曰商圈而非文化圈,收租金无疑比卖报纸杂志正当且重要,不必刻意涂抹文化口红。倒是令人担忧,最该有文化的大学校园、教授们,是不是担当起了文化的责任?科研教学有没有堕落得像卖场一样唯利是图。

 

 

 

 

 

 

 

 

第十八则

 

 

报火灾隐患也能发财

主持人:林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广州一打工仔利用每月零碎的放假闲暇,发动工友、老乡骑车到城市边缘“侦察”,发现“三合一”火灾隐患后统一向消防部门举报。自去年10月广州市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成立以来,这样的“举报专业户”每月获奖过万元,举报25次,均属实。光上个月他就一次领奖35000元。

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李梅玲透露,“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团队式操作”。他们都是城市边缘的工厂作坊打工仔,利用假期穿街走巷,寻找“三合一”隐患,并由固定人员统一举报。

所谓的“三合一”火灾隐患,简单而言就是在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存在住人过夜现象。  

                                                  2012919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他是“上医治未病”

特邀议员  林琴西

    这位打工仔举报火灾隐患,还趁机发点小财,论形象,当然远不及火海救人的英雄;但论功德,我认为他远远大于救人的英雄。

名医扁鹊有三兄弟,论医术,大哥最佳,二哥次之,扁鹊最差。但扁鹊最出名。为什么?大哥治病于未发之时,无人知道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名声最小;二哥治病于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他的名气只在本乡;而扁鹊治病于严重之时,一般人看到他起死回生之力,因此享誉二千年。

这位举报哥,才是“大哥”!火海英雄只是“扁鹊”。

 

该奖,但不是别人干活你快活

特邀议员 何龙

    我们现在正处于负能量产能过剩,正能量产能不足的时代:交通违规太多,交警不够用,于是有了交通协警;造假售假太多,工商不够用,于是有了职业打假人;火灾隐患太多,消防员不够用,于是有了消防隐患举报人……

在非常时期,有时确实需要“全民皆兵”,但如果总是这样“李代桃僵”,可能造成别人兼职你失职,别人干活你快活的状况。而且既要养专职专用的,又要奖业余兼差的,这显然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因此有奖还要有罚,对玩忽职守的要追责,对负能量产能旺盛的地方,也要追究该地方长官的责任,否则纳税人可能被当作傻瓜———傻瓜太多,骗子不够用,又增加骗子助理……

 

                           有奖励更须有问责

特邀议员 小乔

    不在其位,本不谋其政,这位打工仔只是稍微动了点心思花了点闲暇时间,不但挣得不菲的奖金,更足以让那些身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肉食者”无地自容。

举报如此之多,可见现实的消防隐患何其令人担忧。而这些隐患,一个打工仔都可以轻易发现,专司其职者怎么会发现不了?要么是不作为,要么是寻租枉法。是以,在奖励举报的同时,更应该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追究,如此才能真正消除隐患。

 

 

 

第十九则

 

恩宁路街坊掀麻石“保卫战”

主持人:林圳

     有施工队近日开挖恩宁路已动迁街巷的麻石,遭到街坊们反对。荔湾区“安抚”民意说,因改造需要被挖起的麻石,将按照规划要求在恩宁路地块内使用,不会用于其他地方。

但居民根本不买账,“如果都拿去铺什么粤剧广场了,那和铺在房地产楼盘里面有什么区别?麻石就应该放在原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西关……”老街坊说。

为此,西关街坊掀起了一场保护麻石的行动,他们连日守着路面的麻石,不让施工队将其撬走。而施工队见有人守护麻石,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一直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我们要看着麻石,日夜排班蹲守于此,大家都耗着,看谁更耐耗。我们在,他们就不敢动手,但我们走开,他们就蠢蠢欲动了。”恩宁路街坊老张说。    2012926日《新快报》)

 

三议议事:

救救麻石,救救广州!

特邀议员 林琴西

     说广州是文化古城,恐怕已有名无实了,她的特色何在?文化何存?走在林立高楼之间,真不知身居何地!灭一国先亡其史,灭一城先拆其旧,现在老广州已拆得所剩无几,说广州已然失去,我想并非危言耸听!

     对一座文化古城,能有所守,是无量之功;能有所建,是应份之劳;而有所毁,则是千秋之罪!恩宁路已经守无可守了,连几片麻板石也欲铲之而后快,街坊以血肉来护之,政府作何心肝以对之?!

 

动不动与信不信

特邀议员 何龙

    一草一木总关情,一砖一石亦“关”心。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是不是要像网上说的那样“动什么都不能动感情”?如果都不能动,那么城市发展就要静止停止;如果都能动,那么城市就会患多动症和失忆症。因此动与不动,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正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恩宁路上市民与市政打起消耗战,既关动与不动,更关信与不信。在信与不信上,政府别说市民太刁蛮,应怪自己欠诚信———“狼来了”喊多了,到了老虎真来了也没人信了。

 

城市改造别玩猫鼠游戏

特邀议员 小乔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街坊,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无不寄托着家园的记忆,但对于施工队,对于管理者,则不过是一棵树一块石头。以城市改造为名义进行的大拆大建,与人们保护家园的拉锯点、遭遇战、巷道战,无时无地不在激烈地对抗。

     单是恩宁路,原先是保卫骑楼,如今保卫麻石块,接下来还要保卫什么呢?城市改造成了一场猫鼠游戏。只要权钱在觊觎,还是家长包办式的管理,而不是自由的恋爱,这样的保卫战注定永无止休。

 

 

第二十则

网络反腐反错了,然后呢?

主持人:林圳

网络反腐似乎是个“神器”,但也有搞错的时候:117,网络爆出广州城建系统退休干部李芸卿有24套房产,她被网友急切贴上“房婶”标签。1220,广州市纪委通报:经认真核查,李芸卿和子女共有房产16套,但资金来源都是合法收入。通报说,李本人、丈夫和子女都不是领导干部。其三个子女一个在经商,一个在私营房地产企业,一个在国企。网帖严重失实,且已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李芸卿近日对媒体表示:一条未经核实的信息,弄得整个广东,甚至全国、国外都知道了,太可怕了。以为爆出了一条腐败大鱼,却是公众被愚弄。她希望揪出造谣幕后黑手。   

20121226日《新快报》)

三议议事:

网络,得于“叔”,而失于“婶”

林琴西

网络就是个工具,本身并无善恶。以它反腐,其功在反腐者;以它诬告,其罪在诬告者。就像当年的检举信、大字报,有人以之揭发罪恶,有人以之诬陷好人。检举信、大字报是效能被缩小了的网帖,而网帖是效能被放大了的检举信与大字报。我不认同简单取缔大字报,而赞成网络应建立其伦理。总之,揭发“房叔”,反腐者之功不可没;诬陷“房婶”,诬陷者之罪不可恕。不因揪出了“房叔”而宽容诬陷者,不因伤害了“房婶”而迁怒反腐者。

 

须防“误伤”反腐热情

何龙

如果这是误伤,应该澄清;如果是构陷,应该诉诸法律。但法律也有误伤,甚至有误杀,不能因此废除法律。同样,传统媒体也有假新闻,甚至有堂而皇之的造假。因此,如果因为有误伤无辜的网帖,就兴师问罪,由此及彼,扩而大之,反对网络反腐,反对信息公开,那就是对反腐热情的伤害;而伤害了反腐热情,将会让国家与民众受到更大的伤害。

 

 

造谣还是误伤?

小乔

因噎不能废食,公权机构尚有可能冤假错案,何况一个小小网民。偶尔的误伤恐怕并不足以全盘否定其意义。事实上,迄今为止,网络反腐的准确率远远高于其误伤率。甚至有些起初矢口否认的,后来也都陆续被证实。是故意造谣,还是偶尔误伤,或有待充分调查后依法处置。至少,“房婶”确实也拥有数量不菲的房产,但如今证明乃合法收入,网民自然不会再无端猜疑声讨。正如无数股民愤怒,但没有人去仇视杨百万,确属合法致富的“房婶”,人们非但不会仇视,反而要群起而效之了。

 

 

 

第二十一则

他们如走了,城市靠谁?

主持人:林圳

  

10日,广州200多名环卫工人集体停工,聚集抗议低薪欠薪,一直持续到11日、12日。后工人们转移到市政府集体上访。14日,事情仍未得到解决。荔湾区表示,已全力引导好上访人员合理表达诉求,将加大协调力度尽快解决合理诉求问题。我们早已习惯了洁净的广州和每天自动消失的垃圾,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他们”是谁,我们无暇顾及。环卫工,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1000余元的月薪、高企的生活成本、日渐衰老的身躯……曾经吸引他们的大都市,正把他们越推越远,他们大多在勉强支撑,盼望着早日回乡。之后,他们的下一代没有几人愿意接班扫大街。之后,城中人怎么办?

2013114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没有斗争,就没有平衡

特邀议员  林琴西

我赞成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资方的钱包永远像牙膏管,你不挤,它就不出。靠谁挤?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主要靠工人自己!现在环卫工人忍无可忍,主要是承包公司太苛刻了,而政府投入也不足。物极必反啊!阶级斗争扩大化是不对的。但无视阶级矛盾,掩盖阶级差异,这不是愚民政策,就是鸵鸟政策。千万不要指望工人的隐忍。没有阶级斗争就没有政治平衡,没有劳资博弈就没有社会和谐。

 

摸摸你们的良心

特邀议员  何龙

昨天听到一位最近刚刚当爹的朋友说,他请了个月嫂,月薪8000元,还不包煮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可是环卫工人要干又脏又累的活,月薪才1000余元。1000余元,买不到富人餐桌上的几杯名酒,付不起公款消费中的几道珍馐。为私人干活,已逐步体现劳动的价值;为公众干活,劳动却几乎一文不值!公平何在?公正何在?为环卫工制定工资者,请你们把手放在心口上,摸摸你们的良心,是否还有那么一点温度!

 

被遗弃街头,他们靠谁?

特邀议员  小乔

在农民当伯伯、工人当叔叔时,掏粪工人、环卫工人都是受人尊重的。时过境迁,农民伯伯成了农民工,工人叔叔成了打工仔,他们干的是最脏最累最不体面的活,被遗弃在街头,如秋风中的落叶。今天之能想起他们,还是出于“他们走了城市咋办”的担忧,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想到自己才不得不想起对方。那么,他们要苟活下去,恐怕就必须让城市有所痛感,感受到他们存在的必要。除了集体停工,他们还能怎样抱团取暖呢?

 

 

 

 

第二十二则

环卫工月薪多少才合理?

主持人:林圳

  130日,中山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陈伟祥向市城管委寄出信息公开申请快递,要求公开公共财政对环卫工人投入的具体数额。

  他申请公开的内容包括:广州市公共财政对城市保洁工作(环卫工人)的投入具体数额以及各区的财政分配;公开城市环卫工人的工资收入的各项组成及其金额额度,以及环卫工人薪酬与公共财政投入比对情况。

  据陈伟祥了解,越秀区环卫工人底薪是1300元,算上加班费、职业补贴,再除去上缴工会的3元以及医保238.1元后,最后能拿到手里的一般只有1600元左右。而亚运、创文、春运等补贴,工人们都没法拿到。有些环卫工一周连续工作七天,没有休息,没有加班费。

  “环卫工拿多少工资才是合理的?”他问。

2013131日《羊城晚报》)

三议议事:

一个人与一个工会

特邀议员 林琴西

一位大学生,在为弱势群体鼓与呼,然而另一些职责所在的人却在打呼噜。

在环卫工人待遇问题上,他一个人的力量,已经盖过了工会的物质力量,也盖过工会的道德力量!我不知我们的工会作何感想?环卫工们每月也交了3元的工会费,但谁见到工会为环卫工权益挺身而出?作过让环卫工人得实惠的谈判努力?

解放之初,刘少奇、李立三等人为保留工会而努力过,后来工会是保留了;但现在应该再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办一个怎样的工会?

 

问诊环卫工资 体现公民精神

特邀议员 何龙

环卫工因为收入太低而停工的事件在表面上已经平息,一般人就不再过问其来龙去脉,但中山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陈伟祥却凭着医生的职业敏感,试图对这件事件做详细诊断,令人眼睛一亮。什么是“公民精神”?陈伟祥已经用实际行动做了诠释。

环卫工的收入为何如此之低?财政投入与工资支出对称吗?市城管委必须对这些疑问做出准确的回答。尽管数据经常被注水,但作为重要凭证之一,人们还是需要查看具体数据。

 

社会良心的压舱石

特邀议员 小乔

说是“城市美容师”,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拿的是最低最可怜的钱,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只是默默的付出,最平凡最不惹眼。如何对待他们,最能见出社会的良心。

如今,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环卫工的待遇,能为一位在读大学生所关注,能相遇于新一代富有公民责任的他们,便让人感知社会良心的希望。在城市的喧嚣中,这样的关注尤其具有价值,平凡的人给了我们最多的感动,他们是社会良心的压舱石。

 

 

 

第二十三则

官场风气左右白酒价

主持人:林圳

  办年货的街坊注意到:往年年前价格一路飙升的高端白酒,今年价格却不断探底。

  在广州的家乐福、华润万家、百佳,53度新飞天茅台酒(500ml)零售价格每瓶分别为1580元、1519元、1599元,比去年节前均下降了两成多;新装52度五粮液(500ml)在家乐福、百佳、好又多、吉之岛、华润万家的零售价格每瓶分别为999元、888元、880元、930元、840元,也下降两成左右。

  原因何在?“新华视点”记者给出的解释是:中央等有关部门近日要求严查公款吃喝,茅台等名酒价格应声下跌,跌幅普遍达20%30%

  业内人士也认为,抑制公款消费,虚高的酒价马上“打回原形”。

  (201325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酒厂不幸民众幸

特邀议员  何龙

  所谓无酒不欢,图的是交杯之后的交情,交情之后的交换。酒是一种麻醉剂,被麻醉的不仅是身体,还有规则与规矩。酒被视为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它也使许多人滑倒。

  死劝滥喝拉高了公款消费,也拉高了酒厂酒商的利润。现在酒厂酒商的销售和利润下来了,这是酒厂酒商的不幸,却是民众的大幸。

管住公款,扼住消费命门

特邀议员  小乔

  事实证明,名酒的天价不是市场的作用,不是因为真值那么多钱,而是非市场的公款消费的推高。抑制公款消费,酒价应声而落,酒店、旅游业、奢侈品生意等都必受影响。崽卖爷田不心痛,是公款,所以肆意铺张浪费。管住公款消费就扼住了奢侈之风的命门。

  公款成为奢侈消费的引擎,因其如此,公款的预算、审计、监管,就至为关键。否则,堵住了吃喝口,又可能开启玩乐门,富足的公款总要寻找出口。

白酒冷热透视官场温度

特邀议员  戚耀琪

  公款吃喝对社会需求的带动,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公开的景象,其威力不亚于政府投资拉动大项目的效果。如果说禁止酒后驾驶会降低白酒消费量,那么政府的撤离,才是真正撼动酒类市场的主力,让大牌子白酒迅速降温。公款的吞吐,直接可以影响白酒公司的股价,影响市场上的酒类平均价格,乃至影响各大厂商对未来的战略判断。

  就一个正常的消费市场而言,本不该依赖政府拉动,公众消费才是决定价格起伏的重要因素。各大酒类厂商对各级政府的过分依赖,本身就是一种瘾。如今政府要革自己的命,砍自己的酒瘾,那么厂商们也应该早早清醒了。当然了,要想管住公款消费的瘾,关键还在于消费账目真正对民众公开透明。否则白酒撤出了,还会有各种隐性消费如影随形。

 

 

 

 

 

第二十四则

高档开年饭生意遇冷

主持人:林圳

  春节后,不少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取消开年饭,影响最大的是高端酒楼和高星级酒店。19日记者随机走访六家主打商务宴请的餐饮店,试图预约22010桌开年饭,结果是午宴晚宴都随订随有。

  珠江新城华信合大厦的空中一号服务员介绍:预订开年饭无需开瓶费,还可申请免掉最低消费。小北路上的北园酒家的情况也相似,提前一天仍可订到10桌的宴席。此外,在珠江新城冼村路上的炳胜品味,开年饭预订也是随订随有。部分高星级酒店的情况也是如此。

  有高星级酒店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底已开始着手吸引更多私企和外企客户举办开年饭。

与消费较为高端的酒店相比,收费相对较低的酒楼开年饭预订则略显旺市。  

 2013220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坏消息里的好消息

特邀议员  何龙

  传说中有家饭店的广告是:“你不来,你我都将挨饿。”

  现实中的真实情景往往是:“你来了,你我都将撑着。”这种吃到撑的大多是公款消费。吃阿爷的饭最潇洒,可以不计价钱昂贵,不惮酒菜过量,不怕肚子超载,到最后,当然是饭店老板的收银撑了,公款食客的肚子撑了,只有一样东西瘪了,那就是国库。

  公款消费是“消费中的战斗机”。这个“战斗机”被限飞了,会不会造成消费经济的停飞?可是我们应该想到,还有更多的人在你们撑着的时候,他们还在饿着,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在嗷嗷待哺。

最近不断传出酒厂酒商酒店的坏消息,然而在这些坏消息里,公众都应该读到了好消息。

 

三员议事:

被打回原形的消费

特邀议员  小乔

高端饭店的冷清,足以反证其昔日的红火,大多源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公款吃喝。限制了公款消费,该吃的饭或许还要吃,但至少不能好酒好肉尽管上,奢侈浪费之风可望被遏止,所有的消费,都将被打回原形。

《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无论如何兴风作浪,但待观音如来宝器出手,都要被打回原形,原来不过是一只乖顺的兔子或一尾丢失的游鱼之类。人们期待宝器出手,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各路“神仙”能看管好自己的家丁,勿使外窜为非作歹逍遥法外。

 

不要过分拔高酒楼遇冷

特邀议员  戚耀琪

  如果大酒楼生意是因为节俭风气打压的,那么真要替节俭鸣不平了。因为节俭只是倡导大家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但并非要求消灭民俗、倡导禁欲主义、甚至借节省之名浪费。如果这边以节俭为由少吃一顿开年饭,那边却为了政绩工程多花几十万,比如开发个节俭软件、搞几个关于节俭的工作现场会、把大排量旧车换掉买一批小排量新车之类,也完全可以想象。

政府的一切开支都来自纳税人,节约经费开支、压缩公款消费,这是现代政治的常识。慎用纳税人的钱,竟然会导致酒楼生意差,那么只能怪酒楼太依赖官府生存了。至于私人以及非国企的公司们,如何花钱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豪华也是一种生活标准,此经济现象不大需要舆论监督,更不要动辄扣上道德的高帽。

 

 

第二十五则

囧,一不小心公布多了

主持人:林圳

政府各部门这两天流行晒“三公”,广州市质监局也不甘人后,于25日在市政府网站公开了整整9页纸的预算表,内容相当详尽,包括下设26个单位所有“三公”经费支出预算细账,这些钱用于哪些“三公”,全部都公开到“项”一级,并附有接待人次、每人次的接待标准等等说明。

对于公众来说,市质监局的做法可得一个“赞”字,毕竟“三公”晒得越详细越好。然而,该局领导却不这么看,仅过了一夜,这9页表就被全部撤下,换上了只有小半页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总表。

何解?据查,原因是该局领导上网发现自己单位公开的“三公”预算表比其他单位要多,于是撤了那9页表,换上了缩水版的半页表,以求与其他部门“步调一致”。

        2013227日《羊城晚报》)

三员议事

人猴之间

特邀议员  林琴西

八十多年前,鲁迅在广州讲过一个妙喻:人与猴子本无区别,只有当第一只站起来的猴子没被同伴咬死,才成了人。

质监局晒“三公”,晒得比同僚们彻底,就像一只霍然站起的猴子。大概它环顾左右,看到群猴狞厉的目光,它慑然又四脚踏地,当回了猴子,终于没敢成人。

本来,晒“三公”应该制度化,公布到哪个层次,应是强制性的。若果公仆们的“由猿变人”,也是个自然过程,大概我们的孙子也见不到猴子站起来的一天。

 

账本官场新“隐私”

特邀议员 何龙

公开三公消费、公开三公预算、公开财产,这些都是受到民众欢迎的好事,但在做这种好事时,我们的政府部门谁都不愿当先进。为什么不愿当先进?是因为想当后进的人太多,先进者将得罪后进者,将成为被人瞄准的“出头鸟”。

“公开”本来是“隐秘”的反义词,现在“公开”却成为新的官场“隐私”。涉及“公开”二字,官员们都互相观望,互相等待,互相拖延,难得见到“排头兵”。但权力越是忌惮“公开”,就越显现“公开”的价值。

 

公开须经得起推敲

特邀议员  小乔

玩微博时,万一后悔了,随时可以删除重发。可晒“三公”支出,也率意如玩自家微博,则不免令人生疑:账本的公开有无明确规范的指引?上传或下撤谁来决定?数据“忙中出错”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言多必失,公布得多了,也便容易有闪失,当然可能是忙中出错,却也可能是经不起推敲。账本的公开未必越详细越好,经得起推敲才是根本要义,既包括账面上的细节,更包括为什么要花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