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

 领航  携手  共进

——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

 

16-05-17 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1)   16-05-17 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2)


16-05-17 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3) 16-05-17 海珠区中心组与东部学校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综述(4) 

一、活动背景

海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为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加大对东部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快东部地区教育发展,目前已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东、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区仍将继续实施多种有效策略,整体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加强对东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基于以上背景,为了有效推进区内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均衡发展,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带领着二、六年级中心组团队,自2014学年起,以“加强东部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规范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效率”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中心组成员与东部学校教师“手拉手,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促进东部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别于以往的“送优质课”活动,“携手共备一课书”更具有帮扶与促进优势。“送优质课”由“送课”与“观课”组成,区骨干教师独立打造优质课“送”出去,东部学校教师参与“观课”,观摩了优质课之“优”,但使之成为“优”的过程是没有参与的。“同备一课书”不然,它兼具骨干送课与结对帮扶的特点,对东部学校的教师而言,既能观摩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又能与骨干教师互助互学,真真切切经历一次规范的集体备课过程,全面促使专业素养的提高。

2014学年的八所试点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更新了集体备课观念,转变了集备方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并辐射带动校内其他备课组,促使学校有效增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过程

本着“指导更多东部学校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目的,本学年,区教研室小学语文学科再次率领着二、六年级中心组团队,在上一学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有规划更有效地开展了“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

本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同备一课书”教研活动即以自上而下的分级培训格局拉开了序幕。由于本学年二、六年级中心组成员已更换,教研员对新中心组成员进行一级培训,提高中心组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以六年级为例,教研员,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从单元整体目标、学情分析、课文间的联系、课文的语言表达、习题与习作等,进行了文本解读,展示了备课的流程。然后把中心组与海实教师分成两支队伍,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随后,教研员进一步对中心组成员进行培训,把队伍分成两个小组,并在组内进行最优化分工,设定备课组长、执教老师、备课导师和活动记录等,让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协助,分别独立完成小组内的“同备一课书”的集备与执教任务。课例展示后林老师引领并示范了如何有效地评课议课,体现了“同备一课书”三个重要环节“集备上课评课”的完整性。

循序渐进的培训与实际的演练,让中心组老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践再一次证明,“同备一课书”教研模式行之有效。

“同备一课书”活动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开展。先是在面向区的课例研讨课活动中,展示了中心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完整的一课书”的课例展示。紧接着,中心组教师分成八个小队,与滨江东路小学、邓世昌纪念小学、晓港东马路小学、三滘小学、劬劳小学、赤沙小学、南武小学、江南大道中小学等学校分别组成了八个“同备一课书”教研小组,由中心组老师对以上学校的备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活动从第五周起,持续四周,至第八周的413日止,八个小组异地同步完成了“集备上课评课”任务,完成了《画风》、《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所在单元备课以及课例研讨。本次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参与活动的学校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三、活动意义

“同备一课书”是一次凸显“在实践中感受,在反思中领悟”的教研,它唤起参与教师的主体的意识,充分调动教师学习与反思的积极性;“同备一课书”是一场思维的碰撞,它促使参与者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在个人反思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在历时近一个月的集备与上课过程,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诸多以往不曾注意的问题,也深切体悟到精细化的集备带来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改变,对集体备课有了新的认识与领悟。

在“同备一课书”活动初,东部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个案”中,普通存在对教材分析不透,没有关注教材的地位以及前后关联性;过多关注文本内容,较少关注语言,没有体现对学生语言发展的引导设计;主线不清晰,教学过程较繁琐,问题多且琐碎;提问、朗读、学习形式单一且程式化,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广等等问题。因此,集体备课过程中,中心组老师重视示范引领和观念渗透,有序地,分步骤地指引参与老师如何集备。一、分配任务。确定主备、导师、组长、资料员等,各司其职;二、吃透材料。先读教材文本,从单元导读,到几篇文选间关联、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等作细致解读,把握编者意图;再细读文本,关注结构特点与语言表达;最后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的大致目标;三、分析学情。从年段学习特点、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规律、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课堂表现、学习增长点等等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确定适合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四、细致推敲。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问方式、如何对学生“搭梯子”引导、朗读的方式、时间分配等等作充分而细致的考虑。“同备一课书”结束后,参与活动的老师纷纷表示,经过规范的、精细化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同备一课书”为东部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合作探究与学习发展的平台,发挥中心组成员的区域辐射作用,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切实有效促使东部学校尽快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制度,以精细化的有效集备,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四、活动思考

尽管“同备一课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帮扶学校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收到了预期的教研效果,但是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该思考如何能实现长久的影响力问题。本次参与教研活动的学校,今后还能否坚持规范化、精细化的集备行为呢?脱离了中心组老师参与的集备活动,教研效益会否有所下降呢?……这都是我们要直面的问题。

为此,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帮扶结束,中心组仍对以上学校进行跟踪帮扶,加强交流学习。如中心组与学校间创立群组还将发挥其纽带作用,双方可利用这个双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行问疑、解疑、探究、讨论等交流,还可以进行教案、教学视频等分享,实现长久的互学互助,实现持久的积极影响。

我们也倡导学校应具有自觉意识与重视精神,对学校的有效集备活动进行积极的推广与监督,尽快建立规范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以“同备一课书”的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点带面,层层辐射,以实现全校各备课组都走规范化的集备之路,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全区的教学均衡发展。

                                                         赤沙小学陆凤珍供稿

 

(责任编辑: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