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市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原因分析

  • 来源:广州教研网
  • 发布者:admin
  • 日期:2011-06-14 08:49:00

 编者按:

    广州市今年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尤其是93.51%的考生可以读大学、52%的考生上本科线的成绩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广州市教育局为此专门接受媒体的采访,详细分析我市今年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原因。然而,近日来部分媒体置全市教育工作者为今年高考大面积丰收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于不顾,仅仅把我市近两年建立全市“尖子生”培养的举措加以大肆渲染,并因此引发了多方面的质疑,诸如“专款补优影响教育公平”、“拨款为‘尖子生’补课是教育GDP思维”,“拔尖战术实为政绩工程”等等。显然,这是由于个别媒体以偏概全的报道所引致的误解。明眼人不用解释也明白,假如没有一系列着眼于不同层次学校和全体学生提高的大范围的公平举措,光是采取“尖子生”培养一项措施,广州市今年取得93.51%考生上线这样一种超大面积的丰收焉有可能?为此,我们把接受媒体采访时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介绍的内容(当时均提供了文本材料)原文公诸于众,以正视听,让公众对广州市教育部门为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所作出的贡献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并以此感谢一贯关心支持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

    今年我市普通高考成绩在去年创20年新高的基础上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52%的考生达到本科线,12%的考生达到重点本科线,93.51%的考生达到大专线。各批次上线率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偶然的,是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把教育列为重要的民生,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结果。下面从市级教学研究部门的角度回顾今年我市高考备考工作,谈谈我们的看法。
    我们认为,高考不仅是目前我们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一项公平制度,而且是实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因此,一个地区的高考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素质,一方面是培养对象即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是培训者即教师的素质。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正是紧紧抓住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这个根本,从而多年来一直保持了在高考方面的优势。具体地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考需要考查学生的素质是经过12年基础教育所形成的综合素质,这是绝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我们严格地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在高中三年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除了高考科目以外,我们认真地开好美术、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非高考科目,各学校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事实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高考成绩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内四十分钟要质量。首先是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每一阶段以及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其次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加强课内学生的有效活动,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向学生的活动要质量;再次是努力提高课内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训练的检查、落实和反馈,力争做到“双基训练,当堂落实”。
    第三,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反拨作用。我们认真地组织好高中阶段的每一次学科学分认定、学业水平测试、不同功能的调研测试和模拟测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科学备考,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们经常说,广州高考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保持优势,靠的是教师团队的力量。而我们现在的教师并不缺乏学科的专业知识,但是光靠学科专业知识还不能带领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只有我们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广州的教学质量和高考水平才能不断持续地提高。过去一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备考的机制。
    第一,有利于加强领导统一步调的教研核心队伍建设的机制。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形成了由市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学科高考研究组和高三中心组组成的高考备考核心队伍,负责策划统筹全市高考备考的方案与实施。
    第二,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市、区、校三级协同备考的教研机制。我市高考备考以市一级组织为主,充分发挥全市性教研活动的引领作用,但同时强调区、校协同备考,做到统一规划,分头实施。
    第三,有利于促进大面积成绩提高的分类分层指导的机制。针对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的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我们坚持切实加强高考备考中的分类分层指导,尤其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对不同层次学校备考策略的研究与指导。
    第四,着眼于促进教师备考能力提高的教师研修机制。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办好青年教师高考研修班和农村教师高考研修班,有效地提高了高中毕业班教师的备考能力水平。
    第五,着眼于促进优秀学生发展的尖子生培养机制。今年,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继续抓好高中优秀学生的培养,大面积的优秀学生培养工作由学校和区组织,市主要通过组织“尖子生沙龙”的方式,加强考前辅导,帮助学生激发潜能。
    上述几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市今年大面积上线和优秀率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采取有效的高考备考策略。
    我们认真地研究今年广东高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备考策略。
    第一,根据广东高考的新方案调整教学计划。2009年6月召开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对新高考方案进行了解读,并根据新高考方案调整了高中阶段课程开设意见,提出了应对措施。
    第二,经过提前一年的调查研究,2009年9月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适应新高考模式的备考策略和建议,并认真加以实施。如:
    分科教学,合卷统测——建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各学科保持现有的学科备课组建制,负责本学科日常的复习教学安排、单元测试题以及合卷统测试卷中本学科试题的命制、本学科考试质量分析和集体备课活动等工作。通过合卷统测力求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2)形成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答题顺序安排;(3)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
    分科管理,统一协调——学科教学由学科备课组负责,但全级要分别设置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负责人,协调合卷统测试题的命制、试卷的制作、评卷和考试质量分析以及对各科教学提供协调建议等事宜。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要求对2010年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点,复习时要全面覆盖,亦即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放过。同时,复习时要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基本方法、重要题型。要充分考虑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与原来X学科在试题命制上的不同特点。要加强对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和近几年广东试卷的试题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中试题形式和近几年广东卷重点考查的内容必将对2010年广东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思路产生影响。
    恰当安排学科周课时数。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坚持“总分最高”原则,明确增分策略——通过深入研究“文/理综合”科目的备考规律,我们明确提出复习备考要十分注意各学科均衡发展,坚持“总分最高”原则,要求高三年级管理层应特别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个别学科投入不足(如教学要求、作业量、落实程度),一科低分拖累总分上线;二是个别学科投入过度(如明争暗抢时间,过分提高要求),影响学生对自己薄弱学科的自主复习,一科高分拖累总分上线。明确增分策略,强调总分上线率、单科上线率、学科上线命中率,打好高考总体战。注意保证强项不会减弱,弱项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提出三个口号:对学校而言:为提高总分上线率而努力!对学科而言:为提高学科上线命中率而努力!对学生而言:为提高每1分而努力!
    指导学生对做题过程进行反思,做好考试策略的调整——针对学生因不熟悉“文/理综合”科目而产生的困惑,建议各校至少为高三学生提供3到4次较为正式的“文/理综合”三科合卷统测训练的机会。要求考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考试策略,指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的安排、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学会知难而退,拿全自己完全有能力拿到的分数,不要被个别“拦路虎”卡在半路。考后要指导学生对做题过程进行反思,并做好考试策略的调整。通过几次尝试和训练,形成稳定的做题风格。
    事实证明,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教研部门、高中学校和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坚持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完善科学备考机制和采取有效的备考策略,从而“水到渠成”,使今年我市的高考又一次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附件: 广州高考备考“十大行动”和“十项策略”
   
    2009学年我室普通高中教研工作除了按计划完成了常规的教研活动任务和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外,为应对我省高考模式的新变化,我们采取了“十大行动”和“十项策略”。
    这“十大行动”是:
    (1)2009年6月,根据广东省新高考方案,调整了我市普通高中三个年级的课程开设意见,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负责教学的校长会议,对新高考方案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我市的应对措施。
    (2)8月,到考生较多的三个区做高三教师培训。
    (3)9月,在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完整地提出了《2009学年广州市高三教学工作建议》。
    (4)12月初,组织各区县教研室分管主任和市高考研究组骨干教师近100人专程赴福建省福州市考查“3+文/理综合”区域备考经验。
    (5)12月中,邀请了在“3+文/理综合”备考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省命题专家与备考专家,为全市各校主管高三年级的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等近千人,举办了专题培训,并就后阶段的备考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6)2010年1月,举行了包括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两个新增高考科目在内的全市高三调研测试。与往年比较,加大了高三调研测试的管理力度,第一次全面实行分区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分学科统一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7)2月,根据广东省高考模式的变化对高二和高三的教师分区进行指导。
    (8)3月和4月,举行了高三“一模”、“二模”。为应对新的高考模式和第一次实行平行志愿,今年特别调整了“一模”、“二模”的数据统计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模拟考的管理和诊断功能。
    (9)继续分学科举行了高考研修班。
    (10)4月和5月,分学科举办尖子生沙龙活动。
    今年是广东省由“3+X”转为“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的第一年,广大一线高三教师普遍缺乏适应新的高考模式的备考经验,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满分值达300分,在文科类或理科类考试科目组750分的总分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将对高考上线率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十项策略”
    (1)分科教学,合卷统测
    建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各学科保持现有的学科备课组建制,负责本学科日常的复习教学安排、单元测试题以及合卷统测试卷中本学科试题的命制、本学科考试质量分析和集体备课活动等工作。
    通过合卷统测力求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2)形成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答题顺序安排;(3)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
    (2)分科管理,统一协调
    学科教学仍由学科备课组负责,但要求全级要分别设置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负责人,协调合卷统测试题的命制、试卷的制作、评卷和考试质量分析以及对各科教学提供协调建议等事宜。
    (3)注意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要求2010年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点,复习时要全面覆盖,亦即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放过。
    同时,复习时要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基本方法、重要题型。要充分考虑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与原来X学科在试题命制上的不同特点。要加强对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和近几年广东试卷的试题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全国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中试题形式和近几年广东卷重点考查的内容必将对2010年广东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思路产生影响。
    (4)恰当安排学科周课时数
    我室在本学年高三周课时安排上,考虑到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三个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考虑到不同学校在学校文化传统、师资水平、生源质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给学校在自主安排课时上预留有一定的空间,故给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的三个学科每周各安排4课时。但考虑到不少教师缺乏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的备考经验以及不同学校的师资、生源条件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各学科的考查范围扩大,考生群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建议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安排高三年级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的课时。但各校应确保一定数量的自习课,以便学生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还必需保证每周2节体育课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5)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对省内外名校的考察,结合我市多年备考的经验和我市生源的特点,建议将高三整个复习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亦称三轮复习)。三个复习阶段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与要求,但三个阶段之间紧密关联,在知识的要求方面形成螺旋式上升。但是,如果学校已形成与此三阶段复习不同的复习模式,而且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则无须加以改变。我们提出此建议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各校关注备考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6)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联合备考机制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市已建立起高中毕业班的市、区、校三级联合备考机制,这一机制使得我市在高考备考中的群体优势、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是我市高中教学质量得以持续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要继续发挥好这一备考机制的作用。
    市教研室和各学科中心组要加强对新的高考模式下备考策略的研究,为备考提供政策与方向的引导、信息服务、资料服务,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教师培训,加强分层指导;区级教研活动要努力实现有效的校际协作,资源共享;学校科组和高三年级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课例研讨、考试质量分析和备考经验交流。
    要继续坚持三个“科学备考观”:系统观、基础观、学生观。坚持集体优先原则和总分最高原则,正确处理好提高单科成绩与提高总分的关系,处理好备考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赢才算真的赢;要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备考要从基础知识的落实抓起;要充分认识到备考是为了学生,备考要研究学生,备考效果的标准看学生,要通过加强学生的活动来提高备考的质量。
    (7)提高课堂效率,用好课内四十分钟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还要有效率,也就是不仅要有质量概念,还要有时间概念,要有效地用好课内的每一分钟;其次,要合理规划,科学安排,要明确每一复习阶段以及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第三,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加强课内学生的有效活动,向学生的活动要质量;第四,要进一步提高课内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训练的检查、落实和反馈,力争做到“双基训练,当堂落实”;第五,要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8)在确保大面积提高上线率的同时,关注高分段学生的培养
    各区(县级市)和学校要在确保大面积提高高考上线率的同时将开展尖子生培养专项纳入高考备考研究范围,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力保我市2010年高考高分段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9)坚持“总分最高”原则,明确增分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文/理综合”科目的备考规律,我们明确提出复习备考要十分注意各学科均衡发展,坚持“总分最高”原则,要求高三年级管理层应特别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个别学科投入不足(如教学要求、作业量、落实程度),一科低分拖累总分上线;二是个别学科投入过度(如明争暗抢时间,过分提高要求),影响学生对自己薄弱学科的自主复习,一科高分拖累总分上线。
    规范一模分析,明确增分策略。强调总分上线率、单科上线率、学科上线命中率,打好高考总体战。“一模”分析的重点是:找准问题、查明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在研究改进措施时,要注意保证强项不会减弱,弱项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提出三个口号:对学校而言:为提高总分上线率而努力!对学科而言:为提高学科上线命中率而努力!对学生而言:为提高每1分而努力!
    (10)特别加强对学生复习策略的指导
    这些复习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答题策略、目标和资源管理策略等。
    针对学生因不熟悉“文/理综合”科目而产生的困惑,建议各校至少为高三学生提供3到4次较为正式的“文/理综合”三科合卷统测训练的机会。要求考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考试策略,指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的安排、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学会知难而退,拿全自己完全有能力拿到的分数,不要被个别“拦路虎”卡在半路。考后要指导学生对做题过程进行反思,并做好考试策略的调整。通过几次尝试和训练,形成稳定的解题风格。